李时珍因为一本《本草纲目》而受到皇上亲自接见、并且赐穿蟒袍玉带的消息迅速传开,满城皆知。很快就有一名言官上疏,指责皇上赏罚不明,吕大学士为朝廷效力多年,这才获得此项殊荣,那李时珍不过是一个前朝太医,没有什么功劳,而且医学乃是杂学,写得再好,也不应该与吕大学士相提并论。
万历对言官们这样的奏章已经司空见惯了,有些言官就喜欢用词激烈,连“赏罚不明”都敢说,自己如果跟他们较真,反而正中他们的下怀。因为依照祖制,上疏谏言的大臣,不能适用刑罚,只能施予廷杖,但是受了廷杖的言官往往声望大涨,从此就能得个正直的名声,受天下士人尊敬,所以言官们对弹劾是乐此不疲。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次伪书事件,万历气不过,暗中下令锦衣卫腿去言官衣裤,使他们蒙羞,让他们知道,骂朕可以,但不能诽谤其他大臣。
万历本想不置可否,批个“朕知道”后放到一边,但转念一想,这言官奏章都是要上邸报的,满朝大臣都盯着呢,何不借此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他下笔批解道:
“朕不论正学杂学,只论是否对朝廷、对百姓有利,吕大学士在朝效力多年,有功于朝廷,朕赐之以自用蟒带;李太医跋涉山川十八年,写成精妙医书,能救无数百姓,朕也应当赐其蟒带。尔等若有不平,也可自去写书,只要能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那蟒袍玉带,朕还有。”
……
……
万历六年四月一日,这天下午,万历照例要去视察京军。从去年以来,万历每隔一个月,都会在月初去一趟京军营中,有时候去五军营,有时候去三千营,不过去的最多的,还是京军主力——神机营。
万历用过午膳,换过了武弁服,带了侍从出了东华门。东华门外,锦衣卫指挥使肖大路跟往常一样,带着一千锦衣卫骑兵整装待发,看到皇上出来了,忙上前行礼。
万历看着这一千锦衣卫,一个念头在心中产生,对着肖大路说道:“肖爱卿,朕今天要看的,是神机营的前哨军,他们也是五千人,不如你把锦衣卫的其他四个骑兵司一起叫上,朕今天要好好看看你们锦衣卫的表现。”
“是,皇上。”
肖大路连忙下去传令,小半个时辰后,锦衣卫的其他四个骑兵司也到了,每个司一千人,加起来,总共五千人。这五千人是去年秋天从整顿过后的一万锦衣卫亲军中再次选拔出来的,全部配上藏马、手铳,藏马背宽体长、四肢结实,锦衣卫们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骑在马上,别有一番威势。
万历自己也骑着马,在锦衣卫护卫下,很快就到了东郊神机营中。神机营前的操练场上,整整齐齐地伫立着五千前哨军士兵,他们就是去年万历加派给神机营的那五千骑兵,这是除了辽东铁骑外,大明第二支装备三眼铳的骑兵。
神机营左偏将汪宗平、神机营中军参将谭继、神机营右掖参将程永奇和新任的前哨军参将沈有容,早已等候在了点将台前,看见皇上到来,一起上前跪道:
“微臣参见皇上!”
“末将参见皇上!”
“诸位爱卿请起。”万历登上了点将台,台下五千前哨军见到皇上上了台,一起跪下,大声喊道:
“参见皇上!”
在万历示意下,林庆从旁走出,高声道:“免礼——”
士兵们谢了恩,站起身来,随着沈有容一声令下,五千士兵一起上马,动作整齐而有序。万历看着这些前哨军士兵们,虽然他们大多是从九边卫所新兵中调过来的,才成军半年,但是这一眼看去,却是阵容齐整,除了偶尔有一两匹马甩甩马头外,整军都纹丝不动,足见平时训练有素。万历很是满意,自从赵士桢执教明远书院以来,这支新军也就慢慢地交给了他亲自推荐的沈有容,自己原本还担心这沈有容虽然历史上相当有名,但却不知他操练起骑兵来会如何,现在看来,自己是多虑了。
沈有容请示完了万历,转身下令:“开始!”
一旁走出几个旗手,站于点将台前,挥舞着红蓝小旗,前哨军骑兵们见了旗语,突然一起策马,从中间分开,马蹄之下,地上尘烟四起。不一会儿,万历见到,骑兵们排出一个雁行阵,中间突出,两翼向后,并列而立。
这时,旗手们高高举起小旗,骑兵们见了,一起大喝,俯身夹紧马肚,三眼铳平举,向前冲去。这演练场是一个大长方形,点将台就设在长方形的中间靠北,前哨军骑兵们眼看着就要从点将台前冲过,离得近了,万历看到,论排,因为马速问题,他们并不整齐,但是论列,他们一个个前后对得很准,远远地看去,仿佛无数条马匹构成的长线,在宽阔的操练场上奔驰。
万历正对这种阵法有所疑惑的时候,却看到旗手旗帜又变,骑兵们突然慢慢散开,再次向两翼延伸,并且不再按列对齐,而是一边交错开来,一边与前排缩短距离,这样,从前面望过去,几乎看不到间隙,仿佛一堵铜墙铁壁向自己高速飞来。
等前哨军从万历面前经过的时候,已经变好了阵,较之刚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