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百二十四章:大三元之会试会元(3/4)

作者:山花泡枸杞
牡丹插得特好。

剪裁得宜,古代插花都是一门学问。

瓶子、水源、剪裁,有专著论述。

“如果是我的,家里能容我?

早派管事去接收了,我不挂名。”

贾琮轻笑着摇头,坐下解释道:“不当家做主,就不是主人。”

林黛玉秀帕半掩,笑道:“不聋不哑、不做当家翁,这个好。”

二人看似很自然的交谈完,黛玉便移过目光,不再言语。

突然的话题中断,贾琮也稍显尴尬。

好在这时,耳畔再度传来熟悉的声音。

薛宝钗问他可记得考场上怎么写的。

贾琮点点头,默写几句出来。

薛宝钗细细品味一番,惊奇道。

“是比以前进益了,尤其最后一篇大章题‘由衣帛推之。

而知老者之心’,‘耄耋之精神犹健,牲牢埘桀’。

用词便广征博引,沉郁练达,甚得人心。”

~~~~~

黄淮看着桌案上的卷宗,抬头问道:“南省的名额取足了么?”

丌廷教恭敬答道:“阁老,若不是名额限定。

南省还能再取几百。”

“噢?

丌翰林言下之意,是北方无人才了?

苏赣浙三省的前十名,拿来我看看。”

黄淮皱眉说完,丌廷教、蒋化蛟、董安掴等为了避嫌。

让一个其他省的房官递上朱卷,批阅之时。

南省户籍的考官也不主掌本省。

但暗中联络、秘密授意是免不了的。

黄淮看完三省前几名的朱卷,有不妥当的地方。

他重新批阅过,又问:“直隶的呢?”

这次由董安掴呈上。

黄淮道:“董府台是京兆府尹,直隶名额排天下第二。

取中这里的人也是你和于总督教化有功啊。”

“多谢阁老美言,下官愧不敢当。”

董安掴趁说话的当口。

把贾琮的卷子放在最前面,贴上标示省份的纸条。

浏览完两章。

黄淮面有异色,脱口而出,朗朗念道。

“详养老于周政,帛与肉交足焉。”

见首辅看过来。

董安掴笑道:“破题的概括性就很强。

这题大章题字数最长,能以短短两句破题。

提纲挈领,破题就让人不忍放下了。”

“懿筐、载绩,取以为裳,春酒、羔羊,用以介寿。

此言美俗之成,非详养老之事也。

乃若辨种植之宜,勤女红者责无旁贷。

尽孳生之利,饶物力者,数有常经。

则不必考生衣之制,备贰膳之珍。

而问耆艾于闾阎......”

众考官听得不时连连点头。

中有一种换字法,一个字的意思。

倘若换一个高雅的字来替代。

比如“旃”相当于文言助词“之”。

以这个字替代之。

考官就会认为考生见识不凡。

考场。

本来就是炫耀才华的。

当然也有一种考官不喜欢考生过度炫耀。

这个需要适可而止!

这篇文章明显达到了“明明是炫耀。

但看不出刻意炫耀的痕迹”那种境界。

但朱卷的考生名字是密封起来的。

笔迹也经过誊录、校对。

如果不是私下通信,根本无法知道是谁。

董安掴自己作为监临官,监守自盗明显很容易。

即使不这样。

说不定也是他从文风之中看出来是谁。

丌廷教、蒋化狡、贾斯文开始窃窃私语。

“董府尹是浙东人,浙东兰社也有人在册。

你们可看出直隶这份卷子是谁的?”

蒋化狡眼睛一转,小声问道。

丌廷教盘算:“直隶有这份水平的,有三个;

龚鼎慈、戴凤祥,还有贾琮.....”

将化狡有些不甘心:“丌诗轩的卷子不是定在江苏第一吗?

方无烩也是江西第一!!!

难道这次会元要与南省失之交臂?”

贾斯文微微冷笑:“你们忘了?

董府尹为何来势汹汹,不管这三人是谁。

下野的赵北斗,是他座师......”

三人闻言脸色有些难看,恰在这时。

首辅念完了文章:“此份考卷,比南省如何?”

蒋化狡眉头暗挑,支支吾吾道:“顶多不分伯仲。”

他还是接受不了北方能出这种水平文章的现实。

丌诗轩是丌廷教族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