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二章:西凉投降(1/2)

作者:北山台
王渊攻下平壤以后,并没有再次发动进攻,而是叫来王和,取出一张晋候纸,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片劝降书,交给王和前往安定前线招降。 us

这几日韩遂非常焦躁,王渊快马突入西凉腹部,快速的占领几座要害城市,虽然地方没有沦陷,但这意味这场战争自己挽回的可能性不大了。

如今骑兵被阻隔在河西走廊之外,内部空虚,如果自己回援,前线的并州六万步军就可以顺利的推入进来。两面夹击之下,自己毫无胜算。

如果自己不回援,相信以王渊的能力,很快就能控制西凉腹地,失去根据地的自己,即便有二十万大军,又能如何?难道只能退守西部几郡?

韩遂也想过投降,但想想自己当年率领大军偷袭王渊粮道,让并州大军损失惨重,又怕王渊不会放过自己,思索良久,摆在韩遂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投降;要么果断放弃南部各郡,在王渊骑兵没有有效控制局面之前,快速的撤出前线战场,与骑兵汇合,攻击留守在姑臧的王渊骑兵,即便不能攻破,自己也能退守张掖、酒泉、敦煌等郡。

韩遂召集马腾议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马腾不肯退守,道理很简单,马腾的根据地在安定、天水一带,自己跟随韩遂撤退,就意味着客居韩遂,还不如投降王渊。

韩遂也知道,没有马腾的帮助,即便自己退守张掖,也无法阻挡王渊的进攻。局面进入了尴尬阶段。

就在韩遂举棋不定的时候,王渊的劝降信到了。于是韩遂叫来马腾,想先看看王渊的想法。

“骠骑大将军真的不计前嫌?”韩遂看完招降书问道。

“你可曾听说大将军有言而无信直说?大将军之肚量,连鲜卑人都可以接纳,为何要为难尔等?”王和兴平气和的说道。

马腾接过招降书一看,只见上面写到:“将军苦战多年,可知为何而战?西凉之地战乱欲十年之久,渊一路行来,百姓苦不堪言,心中甚痛。渊自黄巾起义以来,征战四方,却不能去了天下百姓之苦,固将军之所优渊之更忧,将军之所愁渊之更愁。将军起兵西凉,渊知将军乃迫不得已,固不责怪将军。若将军顾念百姓之苦,率众而降。渊可不计前嫌,上表请二位将军之功,加封韩遂为安众将军,加封马腾为安夷将军,望将军慎重考虑。”

马腾见王渊没有丝毫怪罪之意,把自己反叛定为不忍天下百姓疾苦,并许以高官,不由心中一送,看向韩遂。

韩遂闭这双眼,似乎在考虑这什么。

这样投降,韩遂的确不甘心,自己苦心经营数年的西凉,这样白白拱手让给这么一个年轻人,让韩遂非常不爽,但自己的确败了,如同铁桶一般的防御,被王渊轻松击穿。

韩遂不禁自问,自己为何而败?自己与大汉王朝斗了五六年。即便的大汉名将皇甫嵩,也奈何不了自己。董卓二十万大军,苦攻自己接近两年,依然无法突破自己的防线,而王渊仅仅用了不到一月,甚至连一场正面战斗都没有打,七万大军就突入了自己的腹部。

这是为何?为何自己败的这么莫名其妙?思索良久,韩遂得到了自己的答案,自己是败给了勇气。自己没有勇气穿越大漠,所以想当然的认为,王渊也无法穿越大漠。

而恰恰王渊的勇气,让自己败的一踏涂地,韩遂不由想到,如今乱世,能跟随这样一个主公,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既然王渊可以摒弃前嫌,让自己如此体面的投降,又有何不可?

想通以后,韩遂看向了马腾,两人合作已久,自然很快就看出了彼此的想法,同时微微一头,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浩浩荡荡近十年的西凉叛乱,被王渊不到一月而解决。此事很快就传遍了各地,众诸侯不由感觉心底发麻,更加忌惮王渊。

这时的王渊,显然没有顾忌众诸侯想法的时间,西凉军二十万俘虏需要安置,各郡县需要安置官员,名族矛盾需要解决,等待一系列问题等着王渊处理。

韩遂、马腾二人投降后,王渊在金城召集众人议事,军师荀攸、贾诩,后期主管荀,以及新降的马腾、韩遂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经过韩遂、马腾等人的一番介绍后,王渊也大致了解了目前西凉的一些情况,民族问题没有王渊想想的那么严重,此时西凉境内的羌人基本上已经驯服,只要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就能解决西凉境内的民族问题。

在韩遂、马腾看来,粮食问题是大问题,而在王渊看来,粮食问题却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解决这些俘虏是最重要的,这二十万西凉士卒,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加上地盘扩大后,接下来对阵董卓,需要更多的大军。

所以王渊决定,利用这批身经百战的老兵,进行扩军,扩编一个骑兵营,一个步兵营。主将由阎行、庞德二人担任,又抽调了几个副将负责监督协助。分别是:

霹雳营:主将阎行,副将管亥、於夫罗;

荡寇营:主将庞德,副将曹性、周仓;

另外王渊又从原各部骑兵中抽调一万精锐,扩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