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一章:腾格里沙漠(1/2)

作者:北山台
茫茫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加上现在正是夏季,白天根本无法行走,只能搭起帐篷躲避酷烈的太阳,晚上再整军前行。 us

大军进入大漠第三日,经过一夜的赶路,非常疲惫,刚刚扎好营帐,准备休息,王渊拿出地图,叫来向导商议。这些向导是王渊重金请来的老人,有汉族的,也有羌族的,。

(注:所谓羌族,是古代对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游牧民族都被汉人称为羌族。

西周后期,随着秦国在西北崛起,而秦国前期的主要领地就是现在的甘肃、青海一带,大秦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一带的游牧民族,进行了大量的迁徙,西凉一带的羌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被中原王朝逐渐同化。

大汉王朝开始以后,更是加强了西凉一带的管制,新设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并进行了大量的移民,所以说西凉一带的羌族,和草原民族是完全不同的,处于汉胡杂居的状态,也是汉王朝的国民。

而随着汉王朝逐渐没落,凉州和并州交界处的部分羌人开始脱离,也就是现在的宁夏一带。所以从大汉后期的版图上,并州和凉州接壤的上边半部分空白区,属于三不管的地带,由汉、羌、匈奴等族杂居。大概区域就行现在的宁夏一带。

而汉末真正意义上的羌人是分布在现在的青海、新疆一带的一些小部落,根本没有形成政权,西藏茫茫高原,此时根本就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与大汉都没有联系。直到后期,青海一带的羌人被迫迁移,西藏才逐渐繁荣起来,在唐朝时期才形成政权。

所以说西凉境内虽有羌人存在,但经过近千年的同化,已经与汉人无疑,所谓羌人反叛,其实和黄巾起义性质差不多,只是那个时代汉人憎恶外族,强加了一情绪而已。并不是羌人占领了西凉。)

而王渊打败匈奴人以后,已经与这片三不管的地区有了初步的联系,但没有建立各级政府,主要是这一带人烟稀少,加上忙于安顿鲜卑人,无暇顾及。

王渊找来向导商议,也确定了大军前进方向是对的,于是安心的在大帐内休息了,正在王渊睡的正香的时候,王渊隐隐听到有人进入大帐。

王渊不情愿的睁开双眼,但突然听到大帐外呼呼的风声,一个机灵王渊从床上跳了下来。

“主公,起风了。”王和说道。

王渊快速走出大帐,发现这次风却不小,两天的行军,时常也会伴随一些风沙,但王渊有指南针相助,大军一路行来也算顺利。

而现在显然不同,这次风沙显然很大,远处可以看到滚滚而来的沙尘。这时几个向导已经赵云等人也急急赶来。

“大人,要起沙尘暴了。”一个老人上前就叫道。

“马老,以你判断,这次沙尘暴能否威胁到大军。”王渊问道。

“目前来看,这次沙尘爆威胁不大,但是这不是绝对,入夜时分,随着气温的下降,风暴往往会加大,有可能形成黑风暴。”马老说道。

见几个向导都头同意,王渊果断的下达了全军开拔的命令,争取尽早走出这片大漠。

骑兵很快的准备妥当,开始向前推进,风沙之中,很难行军。好在王渊给个部军司马都配备了指南针,才不至于绵延数里的大军走散。

大军从午时出发,一路跋涉,丝毫不敢停留,大漠中没有木材烧火,也没有多余的水煮饭,所以这些天大军都是依靠干粮生活,马匹也以豆饼维持,没有草料。

营养不足导致大军非常疲惫,好在随着物资的消耗,马匹的重量开始减轻,不然这些战马恐怕就吃不消了。

入夜时分,果然风沙开始增大,但大军不敢停留,咬紧牙关,着风暴行军。王渊甚至下令,抛弃了部分辎重,连行军帐篷都被抛弃,争取今晚前半夜走出大漠。

风暴中无法起火把,这让黑夜中行军更加空难,但好在沙漠中行走不用顾忌脚下不平,才能堪堪行军。

这一天走的王渊都有些绝望,茫茫沙漠中,能看到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军,始终无法看到边缘,甚至很多人都开始怀疑指南针是否有效,随着风沙的加大,大军中开始蔓延着一种绝望的恐怖,好在这些基层军官都经过晋阳军事大学的集训,对士气的鼓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沙尘爆的增大,王渊时刻都在焦躁状态。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早就能够到达谷水河一带。而现在前方一片黑暗,不由让王渊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一天的赶路大军非常疲惫,如今又是满天风沙,一旦出现意外,不仅这几年的努力会白费,而且自己也有可能葬生这茫茫沙漠。

就在王渊胡思乱想时,前方传来了欢呼声,紧接着欢呼声如同传染一般向后方传来。王渊心头一喜,大叹一声:“天无绝人之路!”

不错,当前军发现自己脚下不再是软软黄沙,而是坚硬的土地时,这声欢呼让这个部队了。

当夜,王渊安排大军找避风之地驻扎,行军帐篷已经丢弃,疲惫的王渊安顿士卒驻扎后,找了一个角落就呼呼大睡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