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渐深了,大帝终于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大皇子府中密探入宫,给大帝带来了两个字“邸报”。>
大帝看罢以手加额,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问道:“这是朱亥带回来的?他是怎么进入醉春风的?老二知道吗?”>
“回陛下,侯府的神龙卫周财根本就没进醉春风,他一直留在了外面,是他把这两个字给朱亥的。”>
“张显果不堪了灵犀才子之名,竟能算无遗策,不过,还是多亏了朱亥,否则以老大的愚蠢,怕是张显的算计也要落空了。”大帝说道。>
“回陛下,不会的,周财等在外面就是怕大皇子有非常行动。”>
“哦?那还真是算无遗策了!周财?这个名字的确不如陆小凤好听。”大帝说罢,按下了龙书案帝的按钮,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
大帝命令道:“到神龙卫所传旨,将周财等监视武安侯的六名神龙卫全部更名,以后就用灵犀才子给他们取的名字,户籍档案及其家族姓氏也都改了,这也算是给灵犀才子的奖赏。”>
“是……”太监领令去了。>
大帝再次问道:“老大那边是如何行动的?”大帝问道。>
“已经把全府的人马都派出去了,不仅去了邸报衙门,连京城中所有民报站都派了人,动静不会太小。”>
“哼,如果这点都想不到的话,这个太子之位他也就不用争了,你退下吧,今夜不用再报,朕也累了。”>
大帝说罢,回宫休息去了。>
子时刚过,帝国九州驻京邸报站便接到了帝国邸报和民报,并被要求十万火急送往九州及所属郡县。>
而天还没亮,京城所有官员就提前收到了邸报和民报,神京的大街小巷里,报童已经提前出来叫卖民报了。>
早朝,大帝升坐皇王宝殿,文武山呼毕,大帝开始问政,御史大夫宴清手中拿了邸报和民报出班奏道:>
“陛下,可曾看过今天的邸报和民报吗?”>
“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大帝一脸平静地问道。>
“回陛下,邸报和民报的头版都刊载了两位殿下聘请灵犀学士为侍读的消息。”>
“哦?已经上邸报了?这么说,武安侯已经答应给两位皇子做侍读了?说来听听?”>
“是,陛下!邸报和民报上的内容是一致的,消息称,得陛下恩准,两位皇子于昨日傍晚相约前往武安侯府,聘请灵犀才子为侍读,并得到了灵犀才子的同意。>
经两位皇子协商,由二殿下出面,于醉春风酒楼宴请灵犀才子,以表达两位殿下对帝国文士的尊重。>
由大殿下负责连夜起草消息见于邸报与民报,以表达陛下对帝国文化发展和帝国人才的重视。下面刊载了灵犀才子的简历。”>
“可有什么不妥?”大帝问道。>
“倒没什么不妥,只是臣闻,子时刚过,帝国九州驻京邸报站便接到了帝国邸报和民报,并被要求十万火急发往九州及所属郡县,臣总觉得此事急了点,恐有不寻常,这才奏报陛下。”>
“能得灵犀才子为皇家侍读,两位皇子急了些也无可厚非,这也正说明了帝国对文士的态度。”大帝点头说道。>
“是,陛下……”宴清得到大帝的肯定后退了回去。>
这时,礼部尚书出班奏道:>
“陛下,小成王等分赴九州的天师教道场宣讲团已经有了成果,在地方官府的配合下,全国百姓有组织地听取了宣讲,了解了天师教教义,并表示接受。>
而九州原道教中的道士对天师教十分认可,一些道场中的高功大德们表示,愿意前往京城天道教道场为帝国服务。>
如今上报的名单已经超过了十几万人之众,折子已经递请中枢。”>
“武安侯到了吗?”大帝问道。>
“回陛下,武安侯昨夜夜宿醉春风,未来上朝。”宴清出班奏报道。>
“大胆,竟然无故不来早朝,这还了得?”>
大帝听罢大怒,丞相魏晋马上出班:“陛下息怒,武安侯一直在会稽山工地指挥工程,从未回京,昨日午后才回府,已经告过假了。”>
“身为帝国列侯,且小小年纪竟眠花宿柳,成何体系,神龙卫,将张显抓来见朕,退朝!”大帝起身,抖袍袖退朝了。>
夜宿醉春风的后果,张显早已经预料到了,他之所以这样做,第一是为了避免看到二皇子得到消息后气急败坏的样子。>
同时,也尽可能不让他把大皇子的行动怀疑到他的身上,以消除二皇子的疑心。>
其二是,两位皇子这次的动静闹得太大了,而且事情的导火索就是自己,两位皇子闹腾得越大,自己的名头就会越响。>
虽然这不是张显想看到的,也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可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