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冷冰冰的看着台下的后盖道:“怎么样,后盖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臣不知道大王在说什么”现在这种情况打死自己也不能说,否则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韩毅怒极反笑,道:“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黄河不死心,既然你不承认,那孤就替你说,你私结楚国,欲让我国的领土平白无故的割让出去,如此行为孤怎能容你“>
“说“庞万春会意的将架在楚使脖子上,吓得楚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每说一句后盖便慌张一阵,原先劝韩毅割地求和的大臣都开始骂后盖不忠不义的小人。>
“大王饶命”惊慌失措的后盖无力道,现在他只能求饶,承认了自己做的事情。>
韩毅看着这场闹剧心烦道:“后盖买国求荣,拖出去斩首示众,其家产充公,其家人扁入奴籍三代”>
此言以出剩下的只有后盖的狼嚎道:“韩毅小儿,你不听我言,任用山野村夫,韩国必败亡你手…”>
然而韩毅却不在理会,看着鱼叟二人道:“你等不明事理混淆视听,官降三降,田产没收尽半,可否”>
“谢大王开恩”两个连忙谢恩,毕竟他们也不想步后盖的后尘,没收财产总比丢命好。>
韩毅望向一直没有说话,在众大臣身后的二人道:“你二人叫什么,现居何职”>
“小人冯亭、身居侍官”>
“小人公孙婴、为殿前将军”>
韩毅也是吃惊,两人在历史上都是有名有姓的人,虽然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还可以,:“系统给我检查一下他们两个人”>
“叮,冯亭:武力74统帅75智力81政治84”>
“叮公孙婴:武力87统帅75智力74政治69”>
“不错,都值得一用”韩毅满意道>
“你二人明辨是非,可见能力不俗,今封冯亭为礼部尚书,公孙婴为正月将军”韩毅封赏两人,毕竟萝卜加棒子才是最好的,将他们打压的太狠了不行,不打压也不行。>
”大王万岁”众人其声道,毕竟韩毅给他们也留面子了,不然他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韩毅也是满意的看着众人,道:“各位如今我国兵强马壮,区区楚国、东方小国孤还不放在眼里,何人敢战”>
“臣公孙衍请命”>
“关羽愿为先锋”>
“宇文成都愿为主公出战”>
……>
韩毅满意道:“此次事关重大,我国兵力又十分有限,为了鼓舞士气,寡人决定御驾亲征”>
“大王不可,如今大王是一国之本,怎可随意出征”一旁的申不害严肃道。>
“是啊!大王虽然用兵如神,但是沙场之上瞬息万变,况且大王还无子女,如此动摇国本啊”烛之武立马出来反对,意思就是说你答应过我,邯郸之行便要娶郡主,现在又要跑什么意思。>
大殿之内反抗之意络绎不绝,更又二相带头反对;韩毅也是头大,连忙道:“如今生死存亡,孤意以决不要多说”>
“大王”,烛之武刚想再说,就被韩毅拦下,看着众道:“公孙衍孤给你二万兵力,前往封丘与韩信将军兵合一处共计三万,给我挡住卫国之兵可否”>
“末将愿往”>
有公孙衍外加韩信,就算是霸王项羽也要忌惮三分,更不用说是王莽了,完全就是挡的死死的。>
“于禁、乐进、张辽、颜良、文丑、段规、韩虔你等七人在公孙将军麾下听后调令,必要时候可向暴鸢带兵支援”>
“末将领命”>
“关羽、宇文成都、曹操、高顺、文鸯、宇文庆、太史慈、蓝玉、文鸯、夏候渊、夏候惇你等随我出征”韩毅每点一人便有人一出列,却单独不叫贾复。>
十将之中却无自己,贾复出列道:“大王,贾复请战”>
韩毅也是一脸严肃道:“贾复、听令,你要在此守为王都不得有误,我走时将留下一万五千兵马,留守王都以防西秦”>
原来还是一脸不情愿的贾复,一听到秦国立马严肃起来,因为他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韩毅也是非常满意,毕竟贾复还是以大局为重的。>
“曹洪孤给你三万兵马,你赶往杞县听从吴起调遣,并且孤将书信一封你带过去”>
“末将领命”曹纯也是领命,毕竟现在自己人微言轻啊。>
“其他人一共八万大军,随我对阵四国,郭嘉你有什么良策”>
现在韩毅问向郭嘉其实是想问他大盖的战略方针,郭嘉也是会心一笑道:”防楚东征,楚国实力强大,如果要打,非常容易拖入战争泥潭,我等可进交近攻,与吴国结盟侧面攻楚互相牵制,这样就可以稳定杞县的情况,至于东方四国吗?主公能不能先给口酒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