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春梅救传波悄然进山中
彭春梅没有随父亲的部队转移。现在她正在随国际红十字救护队一起在向宜昌方向转移。
春梅一年前就参加了国际红十字救护队,残酷的战争已经让她长大成熟,变得坚强起来,鲜血、饥饿、贫穷、疾病、难民,这场战争的阴影使春梅由一个大小姐变成了无谓的战士,国难当头,她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分忧。
五天前,她最后一次回家。
父亲在前方带兵打仗,春梅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父亲的身影了,家里只有母亲带着秋菊妹妹,前方战事吃紧,母女俩天天都处在惶恐不安之中。时不时响起的空袭警报声让人心惊胆颤,远处隆隆的炮声一天到晚就没有停过,城里的机关工厂都已经陆续搬走,街上的商铺大部分都已经关门。
母亲正在收拾细软,准备随部队家属一起前往重庆居住。这是军部的统一安排,彭大孝也没时间操这份心,但他是知道的,军部通知家属的同时也通知了正在战场的彭旅长。
“妈,你和妹妹先去重庆。我和红十字会一起随后就来。”春梅爱母亲,爱妹妹,爱家,但她更爱自己的事业。
“你父亲的意思,你应该明白,他们的部队也马上就要南撤,我们家他最担心的就是你,一个女孩子家不跟家里人在一起,的确很令人担心啊。”母亲是转达父亲的意思,也是她自己的意思。
“我那里有那么多收容的孩子,还有那么多外国朋友和同事,他们都在为抗战拼死拼活地工作,我如果随家属走了,那无异于临阵脱逃,是为人所不齿的。你们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春梅对母亲的关怀她很明白,但她不想做一个没用的大小姐,她要参加抗战。
“传波也是好几个月没了音讯,不知道他是不是随你父亲一起向南转移。”母亲知道女儿心中不好言说的一点,是因为传波正在前线战斗。
“他和父亲一样,是军人,保家守土是职责所在,怎么走也不是我们所能担心得了的。”春梅从小就接触军人,当然知道军人在战争时期是身不由已的。
“决定不跟我们一起走?”母亲再次征求意见。
“决定了,我和红十字救护队一起转移。”春梅很肯定。
“好吧,尽量注意安全。虽然红十字一般不会遭到军袭,但也要小心为好,子弹炮弹可没长眼睛啊。”母亲也只能提醒一下春梅。
“您们放心,我一旦到达重庆,就去找你们。”
……
已经三天了,这一路上都是逃难的人群,有推车的,有用驴子驮负东西的,更多的是扶老携幼,拄棍赶路的。偶尔有小股残兵,抬着伤员,也从这条路上往前赶。
春梅随行的队伍算是很庞大了,几辆马车拉着救护队的物资,一队半大的小孩在神父的带领下,走在马车两旁,好多男人怀里都抱着小孩,那不是他们自己的子女,而是救护队收容的孩子,年纪幼小,自己走不动了,只能抱着走。
天黑了下来,队伍也进了一个村庄,这是队伍联系的宿营地。
安排了住宿,春梅和一群女子救护队员都坐在孩子们休息的地方,她们没有地方躺,只能坐着打旽,而比他们更苦的却是几个男救护队员,连屋子都不能呆,必须在外面放哨,冬天的晚风,吹在脸上,剌骨般的痛,手和脚都处于半麻木状态,没有人叫苦,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原地走几步,活动一下筋骨。人们都自觉自愿地坚守着这份神圣的工作,没有谁抱怨生活的艰苦。
春梅被一阵大声的说话声惊醒。
“你们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你们是军人,在这里会让我们受到牵连,这点你们应该明白。”
“大哥,我们不是要和你们住在一起。我们是想把伤员在这里处理一下再走,我们没医生更没药品,你们不帮我们,那我们团长会死的,求求你了。”
“这大半夜的,我们怎么处理伤员?你们别让我们为难好不好?”
“大哥,求求你了,我们团长是在阻击敌人的时候受伤的,我们一个团就只剩下这二十多个人了,死的我们带不了,可我们团长是为我们受伤的,现在昏迷不醒,我们不能扔下他不管啊。”
“你们是哪支部队的?”
“一七五师第三混成旅**团的。拼光了,就这点人了。”
……
春梅一听,第三混成旅不正是父亲的队伍吗?**团好象是传波的人马。对,传波正是**团的团长。拼光了?那伤员是传波?我得去看看。
春梅来到外面,借着夜色,看到几个衣衫烂缕的大兵,正在跟救护队的哨兵说话,地上放着一抬担架。
春梅走近,问道:“请问你们团长的姓名。”
有人转过身来,说道:“我们团长是个英雄,他的名字叫郝传波。”
春梅一听,果然是传波。再问:“他哪儿受伤了?伤势严重吗?”
那人说:“被炮弹炸的,屁股上有弹片,头皮被削掉一块,两天了就是昏迷不醒,现在也找不到战地医院,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