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六五章 城市构想(1/2)

作者:古代机械
集中到场的五十多条村的负责人,多是近“石笔潭”那方的村子的人。近那方的村子,是标准的山区,也是这一带最穷的地方。

雷晓飞还是采取了边议事边等的方式,拉开了他这次整治前世乡下的帷幕。他对这班先到的人,提出了修建水库的提议,让大家商议。因为雷晓飞知道,水库,对他们这些山区的村子来说,作用会比近平原的村子更大。

果然,雷晓飞并没有花多少口舌,修建水库的提议已经被在场的人的一致通过。

在场的都是地道的在土里刨食的人,他们比雷晓飞更清楚水库对他们的作用。建造水库这么大的工程,不是靠一两条村子就可以完成,一直以来,又没有人牵头组织,所以,他们那一带的村子,灌溉一直都没有保障,只能靠天吃饭。

现在有人牵头组织他们做那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人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就一致赞成啦。

民众响应的事,就是好办的事。雷晓飞也没有耽误,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他当天就让这些负责人回去自己的村中召集青壮劳力,在第二天集中由周家父女带队,开始了水库的修建。

因为这里的情况特殊,雷晓飞就决定先建好水库后,再组建行政机构。所以,雷晓飞让洪彪和石头继续召集各村的负责人,他自己坐镇墟中,每召集到一批负责人,他就说服这些负责人带村子的人去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的工程,雷晓飞一共动员了过万人参与。应了人多力量大这句古话,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石笔潭”下的那个水库,终于算是建成,那规模虽然没有雷晓飞前世那样大,但却也足够这一带所有的农田灌溉。

建水库之后,雷晓飞再召集参与建水库的所有村子负责人,着手组建行政机构。

这一个多月的集体劳动,给雷晓飞的组建行政机构工作,带来了异常的顺利。

经过一个多月集体劳动的民众,认识了人多力量大的真理,由衷地接受雷晓飞那互助合作的生产模式。同时,通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集体劳动,谁能干上,谁有才华,民众还不一清二楚,所以,推举机构的各项负责人的工作也异常顺利。

行政机构组建好后,雷晓飞又故伎重演地分兵几路,让众人各司其职,尽快扶持整治的工作上马。

洪彪、石头负责教人开荒,并向民众推广、传授牛耕技术。

周家父女还是负责组建“农具社”,教当地人制造和修理农具。同时,雷晓飞还交给了他们俩父女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教会当地人用“泥砖”建房。

雷晓飞当然就负责统筹啦,那里该种什么,那里该如何布置,这方应该如何利用,这些都是他的管辖范围,让他整天忙得像头驴。

其它的人也没有闲住,张真人与胡医师师徒两人,义务传授民众医药、健康的知识;洪七公、洪欣父女呢,当然就忙着组建他们的丐帮分舵了;妙目神尼与玲可公主,现在已经是雷晓飞的得力助手,许多的事,雷晓飞已经可以放手让她们替自己去做。

众人又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雷晓飞这前世的乡下,才算上了轨道。这里新建的行政机构,正围绕着雷晓飞设计下的蓝图,按部就班地对这一片土地进行了整治,向富足的生活迈进。

完成了对自己前世乡下的整治、变革之后,雷晓飞就带队移师他前世的市区,准备把那里整治成一个城市。

或者,说整治并不恰当,应该说是新建。因为那时,这个只有几条村子的地方,哪能称市区?要整治成一个市区,还不是与新建差不多?

雷晓飞之所以先放下已经有经验的农村改革,转移到了城区的改革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雷晓飞在这里施行的农村改革,基本上已经是一步到位,也是主业、副业一齐上。

主业搞上去,农民就不会挨饿;副业搞上去,农民就会有余钱。

副业的农副产品,要如何才能变成钱呢?那当然就通过交易了。而在当时,这个地方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交易市场,因为当时的人基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易,就是有那一件半件的东西,只是私下交流了就算。

如果雷晓飞在这里施行的农村改革成功的话,那么农民产出的农副产品就会日渐丰盛,而当这些农副产品丰富到了自己吃不了时,就要通过交易,去实现它的价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农副产品,所以,这样就更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交易市场,让四方的人来交易,才能让各方的农副产品流通,也才能让农副产品实现它的价值,更能让农民找上余钱。

就是这个原因,促使雷晓飞着手城区的改革,修建交易的市场。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当城市成长并且繁荣起来后,住在城市邻近区域的农夫、工匠、技工们就会开始互相交易并且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贡献。

显而易见的,最好的交易方式就是在城市中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像市场,可以让人们在此提供货物以及买卖服务,方便人们寻找货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