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一五章 发展农业(1/2)

作者:古代机械
[第7章 第五卷 穗城风云]

第321节

众人围绕丹枫的问题讨论了一番,也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在讨论过程中,周守备和雷晓飞都没有出过声。

周守备因这是他的弱项,让他说他也不可能说出点好提议,所以他索性就不发言。而雷晓飞则是对当朝的很多东西不了解,所以他也没有冒然出声。

听丹枫几人讨论一通后,雷晓飞对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就在心中想起对策来。

丹枫几人讨论一番后,见没有找出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只好望着皇太子,把事交由他定夺。当他们望向皇太子时,却见皇太子正饶有兴趣地在望着雷晓飞,于是众人也望向了雷晓飞。

雷晓飞现在正闭目浸沉的思索中,他哪知道众人的注意力已集中到自己身上。只见雷晓飞一会儿颦眉,一会儿舒眉,不断地重复着这两个动作。不知过了多久,他的眉头,才终于完全舒展了开来,眼也睁开了。

雷晓飞睁开眼后,见众人全都凝神地注视着自己,吓了一跳,忙问道:“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

皇太子笑吟吟地对雷晓飞说道:“我们就没有讨论出结果了,不过见雷天才雷小哥你的神情,应该的所收获吧,快道来让大家听听。”

“我对朝廷的了解,只是来自刚才丹巡察史他们的口中,所以并不全面,说错了大家莫怪。”雷晓飞先谦虚了一把,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既然忠王那方对丹巡察史的位置志在必得,而现在又不是反脸的时机,我们何不以退为进,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在别处再谋发展。”

“哦?刚才周卿已经说过,穗城是南方最大的商贸集中地,如果交了出去,国库的损失不是很大?”

“既然现在大华大部分的商业已掌握在忠王的手中,也就不差一个穗城了,我们应避开其锋,从别的环节入手。如从农业、渔业中赚钱,来补充国库。”

雷晓飞的提议,让众人愣住了。在大华帝国的历史上,只有商业是赚钱的行业,农业则一直是国家补贴的行业,何来赚钱之说,渔业就更不用说了,从打渔的人比种田的人更穷中就能看出。

周学士这个相当于雷晓飞前世“中科院”院长的人,对国情当然最是了解了,他忙出言提醒雷晓飞:“雷小哥,农业一直是国家补贴的行业,渔业也是如此,哪能赚钱呀?”

“周老,那是以前的事,您说,李村是干农事的吗?那李村去年赚钱了没有?还有番山墟附近的农村,您今年可以去看看成效。”

周学士恍然大悟地说道:“哦,老夫明白了,原来雷小哥你是打改革推广的主意。”

这时,皇太子插言道:“雷小哥,就算你的改革推广成功,那怎样才能让农业补充国库呀?”

皇太子的话,让雷晓飞不由一愣:你才是当权者呀,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理由来问我啊?不过再深思下去,雷晓飞就释然了,当代应该没有完善的税收制度,而且农业又一直都是贴钱的,所以,皇太子有此一问。于是,雷晓飞就反问道:“那商业又是怎样收缴税捐纳入国库的呢?”

这个问题当然又是周学士最清楚,他就给雷晓飞详细地解释了大华的税捐制度,果如雷晓飞所料,当代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整个大华的税收律例中,只是针对有商铺的商家收税,而且不论你的经营项目,也不管你的生意如何,每月只按你的商铺面积大小收税。

这样的税收制度,就是雷晓飞这样的门外汉也看出不妥,但当前的情形,朝政不稳之下,肯定不宜改制,只好开辟新的途径,来填补这个漏洞。

雷晓飞思索了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与辖区内的每一条村鉴定合约,改制后,保证村的收入达到多少,村就要上缴多少的国税。”

众人听了雷晓飞这新颖的提议后,纷纷沉思起来,如果真的能把农业发展到李村这个程度,相信村民对上缴国税也不会抵触,毕竟农民是先得益者。

“雷小哥的想法确是妙着,我看可以试行。”皇太子出言赞道。接着皇太子对雷晓飞问道:“雷小哥,那你认为这个方案在哪个地方试行最好?”

“当然是在田多的地方推行最好,这样,税收的额度就多,国库就能迅速得到补充。”

“雷小哥说的正是。”皇太子说完,旋即又皱起了眉头,像是对雷晓飞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江浙一带等富裕的地区,已被皇太叔他们控制,剩下的地区,和这里的情况差不多。”

“那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像李村,像番山墟一样,开荒造田,这样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最多耗时半年,李村和番山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雷晓飞对皇太子安慰道。

皇太子听了雷晓飞的话,不由眼前一亮,说道:“对,我们也可以像雷小哥你一样,白手起家。”

皇太子想通后,马上就有了决议,对丹枫说道:“丹卿,雷小哥说得对,我们就以退为进,另谋发展。你就挪个窝,到另一个地方去,给我把农业抓起来。”

“微臣谨遵太子的指示,请太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