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3章 灾民(1/2)

作者:行走的叶子
只有叶青蕊自己明白,她和这个世界最格格不入的便是对于牺牲的观念不同。在这个世界里,似乎个人为家族牺牲成了理所当然。自己想做的事,永远都在家族的利益之后。

比如,世家将女儿嫁入皇室,不管是为了多个靖王妃,还是为了讨好现在的皇帝,对家族当然是加分。但对于安大姐个人来,完全就是牺牲了她一生的幸福。

她不赞成这种牺牲,不要提什么家族给了你多好的生活,多好的教育,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又不是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的。

何况,父母养育子女,这是一种天职。但不代表,被养育大的一方,就要无条件的牺牲自己来完成父母和家族的理想。

所以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叶青蕊却觉得无法接受,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道德绑架。

可她人微言轻,也知道无法用一已之力改变其他人的认知。

只能像现在这样,躲在背后婉惜而已。

南下的商队终于有人往回走,一行三个人而已,回到樊城第一件事就是来商行报道。叶青蕊一见,吓了好大一跳,这真是自己商行的伙计而不是难民吗?

三个伙计背了外头的帐册,还有大管事写的信,完了正事,才开始哭诉这一路上的辛苦。

“灾民竟然已经多到这个地步了。”

元殷书听他们完,摸着下巴半天不语。

叶青蕊紧紧皱了眉头,恨声道:“别的县城都没人救灾吗?县令不开仓库放粮,那些士绅也不出来施粥吗?”

樊城的情况算是周围几个县城里最好的,也因为灾民的涌入而变得负担极大。师爷了好几回,不能再接纳灾民,都被周怀山给挡回去了。

可听这几个伙计的意思,竟是四处流浪的灾民更多,有些甚至跑到山上落草成了流寇。

“哪里有人救灾哟,听有些县城明着救灾,其实都是用掺了沙子的阵粮霉米,还发生了毒死人的事。至于那些大户人家,明里做善事,是让灾民拿了地契赊粮食去吃,问题是吃的口粮都要赊,来年哪里有钱买种子,没有钱还,这地就成了人家的。”

两个伙计苦笑着摇头,他们沿途走来,看到的,听到的,简直一天一夜都不完。

至于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也是因为路过一个山头,被聚集在一起的灾民抢了衣服和银子。幸好帐本不能吃,这才没弄丢了。

“你们辛苦了,每个人去帐房支二十两银子,回去歇几天再来上工。”

元殷书让三元带他们下去,取了大管事的信一边看一边点头。

“外头的局面渐渐打开了,现在路上太乱,干脆让他暂时不要回来。”

叶青蕊从来不管这些人事安排,听了也只是“唔”了一句,并不发表意见。

“我去找一下周怀山,这样下去不行,只有樊城有粮,会出乱子的。”

元殷书暗骂周边那些县令都是笨蛋,什么时候不能捞银子,非要在这个时候捞。这些灾民放出去生了事,他们别乌纱帽保不住,人头都要落地。

“跟我一起去吧。”

元殷书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冲叶青蕊道。

“我,我吗?”

叶青蕊爽快的答应下来,她最近的感觉有些奇怪,元殷书的话比以前多了。

以前他只做决定,甚至决定都不一定会告诉她。可现在,他干什么都会告诉她,有时候心情好,还会多几句为什么这么做。

周怀山听到外头的事,吃惊道:“居然这么严重。”

他还以为自己接纳了这么多的灾民,已经解决了大半的问题。没想到的是,外头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些尸位素餐的狗官,平时有模有样就知道自己有多辛苦,这会儿出了事,却一个个只会推诿,着实可恶。”

师爷在外头咳嗽两声,走了进来。

周怀山这才停止咒骂,恨声对师爷道:“你快想想办法,不能让这些灾民再继续下去了,马上就要过冬,一旦下雪,可是要死人的。”

现在野外还有野菜草根可挖,再晚些时候,就真是什么都没有了。天气再一冷,光想想就让在场的众人不寒而栗。

师爷看了在场的人一眼,元殷书和叶青蕊都是识趣的人,马上告辞出来。

剩下了师爷,留在里头对周怀山长叹一声,“少爷,外头的事,属下早有耳闻,他们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什么原因能让他们置百姓的死活而不顾。”

周怀山冷哼一声。

原因自然是有的,师爷不打听清楚也不会主动凑过来替他解惑了。

皇后的亲哥哥调任吏部侍郎,上头的尚书因为年迈,早就不怎么管事了,吏部他一人独大也不为过。

“那又如何?”

元殷书对这位皇后的家人十分陌生,盖因之前她当太子妃时十分低调,加上家世不显。周怀山离京时,当今皇上还是太子,所以周怀山并不清楚。

“此人掌管吏部以来,若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