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2章 始料未及,戛纳获奖(1/4)

作者:清枪
“主席先生,你们将会把最佳编剧奖颁给谁呢?”

“新世界,李明洋。”

李明洋坐在台下,其实没听懂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说了什么。

然而李美金和其他人的反应,让他知道自己获奖了。

完全没想到!

李明洋甚至连演讲稿都没准备。

李明洋扣上西服的扣子,与李美静拥抱,与四位棒子影帝拥抱,与国民妈妈拥抱,与孙丽拥抱,与黎冰冰拥抱。

掌声!呼喊声!口哨声!

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人济济一堂,李明洋难以置信的走上了台,走上了欧洲最高的颁奖典礼的舞台。

第一次登台拿奖,李明洋有点紧张,他学着前面的领奖者,向坐在舞台角落的主席团鞠躬感谢,然后从颁奖嘉宾手里,接过一卷荣誉证书。

“首先我们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其次我们要感谢各位评委,把这个奖颁给我们,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

“今天是美丽的一天,感谢新世界所有的演员与幕后工作者,感谢制片人李美金女士,感谢大家。”

李明洋用英语说了一会,常规的获奖感言,思路渐渐打开,咧嘴一笑,“其实我还是一名导演,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能在这里拿走属于导演的荣誉,谢谢大家!”

李明洋下台以后,嘴角比还难压,要不是颁奖典礼不出场,会被戛纳给扣分,扣上藐视戛纳电影节的帽子,他都不打算来的。

谁知道来了,还拿奖了!

戛纳评奖由戛纳评委会负责。

戛纳评委会的选择非常讲究。

一般情况下一定会请一位来自好莱坞的重量级电影人,来保证戛纳电影节评委会足够的曝光度和覆盖全球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欧洲电影人肯定是电影节评委的中坚力量,而亚洲、非洲或者南美地区的电影人,也时常会进入评委会。

而这些评委的身份,除了传统的导演、演员外,作家、影评人、音乐人、制片人也有机会进入评委会。

在戛纳电影节的十二天里,评委们每部入围的电影都要看。

然后他们会聚在一幢单独的别墅里,讨论每部电影的优劣。电影节决定哪些电影会入选竞赛单元,但他们不能影响评委会的最终决定。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评委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交流的语言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大家都用英语交流,但如果你的英文口语水平不够好,表达能力不强,自然会影响你在评委会中的话语权。

要说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都能做到没有偏袒,没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

在评选期间,一位强势的评委可能会对奖项的评选有直接的影响,甚至盖过评委会主席的影响力,比如最出名的戛纳“失败者”,法兰西玫瑰伊莎贝尔·阿佳妮。

阿佳妮1997年出任第50届戛纳评委会主席,在评选过程中,她完全被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利用小动作架空,失去了对评委会的掌控。

这位南尼·莫莱蒂就是今年的评委会主席。

阿佳妮原本希望自己心仪的《意外的春天》拿到金棕榈,但莫莱蒂喜欢《樱桃的滋味》《鳗鱼》两部影片。

强势的莫莱蒂先是强调《樱桃的滋味》多么的出色,鼓动大家为影片投票,等拿到票数后他又表示其他影片其实也很出色,于是劝说阿佳妮设立双黄蛋,让她以为这样可以保住《意外的春天》拿到大奖。

但等阿佳妮同意后,莫莱蒂就翻了脸,他表达了对今村昌平的支持,最终《鳗鱼》和《樱桃的滋味》两部莫莱蒂喜欢的电影拿到了金棕榈,而阿佳妮的《意外的春天》,只获得评审团大奖。

像这样斗争激烈的戛纳评委会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与国内的各大奖项一样,戛纳评委会是能够公关的,甚至比国内还要容易。

十二天的时间里,这些评委也是有社交的,有人情往来的。

虽然最后结果,不是开信封,而是由主席开口说出来。

但奖杯要提前定制的。

一念及此,李明洋看了一眼手里的荣誉证书。

老子奖杯呢!

这时台上又有人领奖了,这位也没有奖杯……可是前面的人都有啊!

“最佳编剧没有奖杯吗?我的奖杯呢?”李明洋低头问李美金。

“都有的,都有的,奖杯不够,要等几天。”李美金说。

“哦。”

李明洋长呼一口气,把注意力又投到舞台上。

戛纳电影节颁奖速度挺快的,晚上十点多,评委会主席说出了本届戛纳电影节,最重磅的金棕榈奖!

由奥地利著名导演迈克尔·哈尼克执导、法国、德国、奥地利三国合拍的电影《爱》将这一奖项收入囊中。

颁奖典礼结束后,所有获奖者上台拍大合影。

随后依次离场,前往戛纳影节宫楼顶的木桐嘉棣酒吧,参加官方派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