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 现成的先生(2/2)

作者:兴霸天
是没忍住,低声询问:“我心慕西昆体,不知哪位讲学最擅这样的文风?”

郭承寿摆了摆手:“西昆体还要看太学的教授,余者皆庸碌而已!”

狄进有些无语:“我若是能入京师太学,还需问无邪兄么?”

郭承寿哈哈一笑:“看得出来,仕林兄是人如其字,一心科举入仕,如若不嫌,看我如何?”

狄进微怔:“郭兄之意,是由你来教我?”

“言重了!”郭承寿道:“狄兄若想寻找自己的座师,我也有举荐之人,若只为西昆体,我们倒是可以互相探讨……”

狄进稍作权衡,拱手一礼:“那就有劳了!”

于是乎,刚刚确定了宿舍,林小乙来不及打扫卫生,就开始和郭承寿的书童一起搬书,将一本本前唐诗集,从郭承寿的院子里,搬到狄进的屋中。

单从这点,狄进就知道,这位外戚还真有些东西。

后世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宋朝前期,诗人基本也是抄唐诗。

白居易和贾岛首先成了被模仿的对象,形成了“白体”和“晚唐体”,前者多显贵,效法白居易的闲适平易,后者多寒士,贫苦的读书人对贾岛的清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但是这两家的风格,都不太符合蒸蒸日上的宋王朝发展。

别管这个蒸蒸日上是不是带些讽刺,相对于古代而言,宋朝的经济发展得确实不错,尤其是签订澶渊之盟后,不再与辽国打仗,各地越来越繁荣,享乐之风迅速蔓延。

在士大夫眼中,享乐不仅仅是花钱,还要雅事雅谈。

于是乎,白居易的诗被认为鄙陋浅俗,贾岛的诗让人觉得寒酸穷苦,唯有李商隐的诗词艳丽工整,富美高雅,自然而然受到了追捧,最终形成了西昆体。

实际上,就算不会作诗词的人也知道,一味的堆砌典故,追求华丽,只会让诗词变成炫耀辞藻的工具,但结合时代的背景,当今士人就觉得这种文风最为得体。

所以入学的第一日,郭承寿搬来诗书,笑吟吟地坐下:“自今日起,我与仕林兄一起品读前朝李义山的瑰丽,精研我朝杨文公的典丽,还望解试之前,略有所得!”

狄进翻开诗书,由衷一笑:“请!”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