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六章:赵北斗!(2/4)

作者:山花泡枸杞
质而言之,秦汉之黄河与元明之黄河。

是一个样子吗?

不一样的,河道轨迹都大变样了。

交处暑之日前后,天气闷热。

林荫于初秋尚未见黄。

平缓山地有麦浪、高粱、粟、番薯。

贾琮匹马在前,眺望山势,心中一片舒朗。

一扫宅府之闷情、科场之抑郁。

两脚踩蹬、左手握缰、右手执鞭地返回秦业马车外。

朗声道:“先生勘测的吉壤地点是在哪座山?”

秦业闻声掀开帘,方正脸上一片迷茫。

随后取出匣子打开,架上一副眼镜。

大楚在山东博山已经有产玻璃、东南沿海有眼镜作坊。

只不过没有全国普及,仅流于上层社会。

他年老昏花。

古代读书人和现代读书人差不多。

但凡苦读几十年而后公文繁忙的,无不近视。

秦业是近视、远视兼备,不大看得清。

他手指前面山下市镇密布的那一座山。

“就那,潢海铁网山,左右临近有皇庄。

山上有百年樯木,此山坡度、风水经工部堪舆。

是上上之选,当年圣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太上皇。

三朝圈此地为皇庄,自有妙处......

于皇庄左右建造佛寺,避免扰民。

料来圣上亦会同意的。”

古代的风水、堪舆家并非仅仅故弄玄虚、迷信骗人。

这些人是真有两下子的。

如贾琮在固安所见的陈静雯牌坊,下面就有矿石。

只是。

堪舆家的技艺渐渐失传。

据现代科技考证,很多风水堪舆家选择的地方。

排除迷信的龙脉,地下的矿物质真是不同寻常的。

这和古代炼丹家一样。

炼丹的道士除了炼制毒药,还精通中医。

当然,他们最精通的是房中助兴药物。

“潢海铁网山呐.....”

贾琮低头寻思:“学生不想耽搁先生公务,陈学台给学生的拜帖写明。

星拱先生(赵北斗)的讲学之地在西山的一座妙真山。

应该能找到的,学生还约了几个族兄、友人明日打猎。

待得先生忙完公务,咱们再汇合回去。”

秦业眉头一皱:“你经史子集未熟,打什么猎?”

“先生,骑射是四书五经六艺之一。”

贾琮淡淡一句话就把秦业噎住。

秦业瞪了半响,叹气挥手道:“罢了,不便深管你。

打猎记得小心,不要侵犯皇庄。

赵北斗是由内阁大学士下野,学问。

城府都是不浅的,你要小心应对。

秦海,你跟着小爷去。”

秦业如今已俨然把贾琮当作儿子对待。

说来也奇怪,这种师生之情。

使得贾琮比西府的父母更重视珍惜。

秦业早年抱养一子一女,养子夭折。

对他是个打击,因此后来的亲子秦钟。

未免宠溺。

若是秦钟出事,秦业真能气死。

因而这次外出,秦钟不来。

“头悬梁,锥刺股”,在家苦读了。

贾琮瞧着秦海身材较为粗壮。

作为秦府的唯一管家兼守门人,护卫还是过得去的。

但比起曹达华,还是逊色。

贾府现有奴仆还会武艺的,估计只有焦大一人。

焦大曾经与宁国公贾演出兵打战。

当马前卒,救过贾演一命。

不过,焦大已经年老,行将就木。

谩骂主子,一般人指使不动他。

贾琮也不想打他主意。

......

......

苍翠绵延的西山。

众峰林立,飞禽走兽、山涧清溪、青苔瀑布。

京城的朱门酒肉臭之外。

尚有这一处世外桃源,山下盆地烟火人家。

渐行渐远则亭台楼阁点缀,俨然仙家宝地。

妙真山登顶亭阁。

贾琮几人挥汗如雨地上来,便见两位秀才吟诗作对。

转身见他。

王浩立刻调笑道:“兰陵笑笑生来了。”

另一个却是张冇才,身量与贾琮等高。

张冇才得意道:“我早就料定,贾景之必来西山拜访星拱先生。

鹏举,还是让我说中了吧?”

王浩,字鹏举。

张冇才,字青松。

“原来是鹏举、青松二位同台。

周兼达怎不见,你们怎么来这里了?”

贾琮和煦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