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九章:袭人上门(2/3)

作者:山花泡枸杞
最帅的,结发束带。

贾琮虽才十二岁,但英气暗敛。

反观贾芸,容貌枯黄,容长儿略有斑廯。

二嘛,则是贾芸这个人并不是庸碌之辈。

贾琮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培养自己人,贾芸算是不二人选。

“蔷哥儿,我打秦家回来到后廊下转悠。

往芸哥儿家逛了逛,见他家光景,实有艰难。

便拖他一同来求你,看族中能否为他安排一个活事?

也好让他衣食有个着落。”

贾琮的语气很随意,既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也不是低声下气的口吻。

在贾氏宗谱排行里,他是玉字辈的。

贾蔷、贾芸都是草字辈,是他侄子。

贾蔷没有立刻应允,心里盘算道:“我这个新任族长当的也没啥大权。

随便来一个族人,皆是我长辈......

琮三叔这两年奋发上进,日后没准儿......

嗯,给芸哥儿一个糊口的去处也就是了。”

想明白此关。

贾蔷转颜笑道:“噢......看琮三叔说的,这叫什么事。

芸弟,咱们都是一家子人,我怎忍心看你这样子。

正愁两府装裱没个总管,你领了这份差事。

我待会就给你牌票,到账房支一百两银子,做好了这桩再说。”

贾芸眼前一亮,惊喜地起身拜谢:“谢琮三叔和蔷大哥这个情了。”

贾芸是个会来事的,心道:“琮三叔不喜排场,送什么好呢。

等领了银子,先打听打听再说......”

贾琮难得在宁国府吃喝玩乐,享受了一阵子。

期间。

旁敲侧击询问了一些贾珍贾蓉、尤氏、焦大等人的近况。

等叔侄二人出了府,贾芸偏要买东西送他。

贾琮没有婉拒,应景地收了几两麝香。

像贾芸这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贾琮也无法预测未来能有什么回馈。

但总先种下个果实,不是什么坏事。

.......

.......

匪鉴阁书房。

贾琮目不转睛地盯着秦可卿出的那道题目,思绪飞速思索。

前世的他,对于婚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排斥的心理。

或许是受到了短视频的影响,又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失败婚姻。

他的童年在家暴之中度过,因此心理也受到很大影响。

不幸的家庭,不幸得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自有各的不幸。

从小耳濡目染,直到步入社会。

甭管见闻再多,他对婚姻一直是持排斥、质疑、缺乏信心的态度。

如果说脾性多是天生的,那么人的三观,往往是环境逼造出来的。

至于十几岁成婚,于封建社会来讲并不奇怪。

一般古代王朝的法定结婚年龄,都是在十一二到十五六岁之间。

民间老大不成婚的,官府还会强行婚配。

但现在的贾琮,四五年之内,应该不用担心这个。

勋贵家的公子哥怎么说也要十五岁之后,父母才会安排婚事。

晴雯俏生生、乖乖地在一旁磨墨,一对儿狐狸媚眼。

一会看看男儿的俊脸,一会又瞧瞧案卓上的文章。

贾琮专心致志,依照题目“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下笔道: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

晴雯穿着红背心、绫裙,贾琮教她认了些字。

但她可没读过西厢,对此亦是睁眼瞎,只得找话儿说:“唉!今儿早王善保家的透口风出来。

说是琮三爷出门时带了一千两银子捐给顺天社仓,如今却怎么不见个影儿?

估摸是大太太常念叨,王善保家的再狐假虎威.......”

晴雯性子率真,不会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

性格真诚,却往往会无意中得罪人,这一点和林黛玉很像。

要换成袭人,袭人就不会这么直白,宝钗更不会。

贾琮只当作听不见似的,静静思索、下笔。

直到写完一篇八股,湖笔搁在歙砚上,才炯炯有神地看向晴雯。

打量着少女那张愈见狐媚妍态的瓜子脸。

似已褪去了青涩,柳叶细眉下的眸子,晶莹明亮。

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这是晴雯的判词,以及结局的原因,她毫无惧色地也直视贾琮。

“晴雯,这话你跟我说得,平日里当众却不能说。

收一收你那暴碳的性子,不要无缘无故指使、呵斥她们。

我这是为你好,不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