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1章 孙小姑回孙家村(1/2)

作者:西门七仔
孙山不仅给郑童生留卷子,还给郑童生送端砚。

郑童生连忙说这个太贵重,不能要。

孙山看得出郑童生对端砚的喜。

四大名砚,话说哪个读书人不喜欢呢?

孙山笑着说:“夫子,实话告诉你,我还有几块端砚,是同窗送我的,他家就卖端砚的。你拿着,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那些年,多谢你的悉心教导,我才坚定地走科举之路。夫子,谢谢你。”

孙山如此郑重地说谢谢,郑夫子愣了愣,眼眶红红,鼻子酸酸,紧紧地握着端砚。

轻声地说:“既然是你的心意,为师就收下了。”

心里暗赞孙山是个感恩的好学生,这些年对郑氏学堂多加照顾。

自己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好学生。

孙山跟郑童生聊了一会儿,就拎着郑弘文考核。

最后得出结论:没什么进步,比大胖胖还差,在院试这条反复走的路,或许一辈子也走不出来。

孙山想了想说道:“弘文哥,你要不要到府学读一读?或许专心读书,比一边读一遍教书更能进步。”

随着年纪的增大,郑童生实在没太多精力教学生,大多数都是郑弘文上课。

这么一来,郑弘文专心读书的时间更少了。

何况娶妻生子,会更多烦恼。

郑弘文更不能心无旁骛地读书,想再进一步,恐怕难了。

孙山也没办法给郑弘文推荐好的书院,也只有府学那边有关系。

如果郑弘文愿意,还是能去的。

郑弘文愣了愣,随后摇了摇头,苦涩地说:“阿山,要是以前,我肯定去读,现在可不行了。

一来娶妻生子烦事就多,没办法抽身。二来阿爷身体日渐不好,如果我离开,郑氏学堂很难维持。

三来家里虽然能供得起,但总归要花费不少。四来孩子慢慢长大,将来说不定也走读书之路,还不如专心培养好了。”

顿了顿,郑重地说:“阿山,你的心意我领了。时也命也,如今我认命了。”

郑弘文和孙山同批府试,同一批考上童生。

然后就没然后,大家的读书之路越走越远了。

孙山叹了一口气说道:“弘文哥,我明白。无论怎么选择,无愧于心便是了。”

不愉快的话题聊过就不需要聊。

郑弘文继续跟孙山请教问题,有这么一个进士老爷给指教,此时不问更待何时。

虽然院试这条路难走,但做人嘛,还是有点盼头,要不然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郑弘文一问,孙山就能立即解答。

郑弘文眼睛亮了亮,更是崇拜地说:“阿山,你真的好厉害。”

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

面对郑弘文的崇拜,孙山满不在乎地说:“读的书多了,自然就懂,油穿铜钱,熟能生巧。”

孙山给郑弘文讲解学问后,还在郑家吃了一顿饭。

郑家,孙山无比熟悉,不仅跟郑童生是师生关系,还是姻亲关系。

孙山在这里吃饭,非常自在。

吃完饭后,还被郑童生拉去做“偶像工具”,好让学堂的学生见一见传说中的进士老爷。

郑童生骄傲地说:“这位就是你们的师兄,从郑氏学堂读出去,如今考生了进士,将来不久就到地方任职当官。你们要记住,师兄能考取功名,、靠得是勤奋苦读,你们也要向师兄学习。”

童子眼睛睁得大大,嘴巴张得大大,满脸都是爱慕地看着孙山。

这就是传说中的进士老爷,是夫子时不时提起的师兄。

孙山昂首挺胸,露出八颗牙齿地微笑,按照郑童生指示,给大家演讲了《我如何成为进士》。

孙山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演讲,惹得学生哈哈大笑。

孙山微微一笑温润如玉地鼓励学子:“各位师弟,一切皆有可能,好好努力,你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说了些假大空的话,但人嘛,总要打一打鸡血。

辞别了郑氏学堂,孙山回到家里。

迎面扑来的是一位妇人,等看清楚,发现竟然是孙小姑。

哎呦,好久未见,发现孙小姑胖了不少,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孙小姑见到孙山后,呼天抢地地喊:“山子,你去哪里了?怎么不见你的?哎呦,让小姑看看,哎呦,越长越靓了。不愧是黄阳县唯一的进士。”

旁边的周二郎连忙纠正:“春娇,我们家的山子不仅是黄阳县第一进士,更是漳州府第一进士,整个漳州府没有一个读书人比得上山子。哎呀,我们家的山子真是大出息了。”

孙小姑和周二郎一左一右,一唱一和地拉着孙山,叽里咕噜地讲话。

孙山听得脑壳子疼,又不得不维持进士老爷的美好形象,不得不保持微笑,再次把脸笑得僵硬。

好不容易等两夫妻停下来,孙山赶紧松了松脸,心里暗暗地舒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