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此刻,孙山才到“赴省备案”这一步。
一早就到衙门送拜帖,没等多久,湖广的布政使司就先召见孙山了。
布政使姓包,孙山在京城已经打听清楚了,结论是自己相熟的关系跟包大人扯不上关系。
包大人见孙山后,点了点头,随便问了几句,然后就孙山到按察使司那边去了。
按察使姓程,孙山出京之前也打听清楚了,结论依旧是自己相熟的关系跟程大人扯不上关系,对面的程大人依旧是陌生人一枚。
不是说认识10个人,就能认识整个世界的人吗?
孙山自认为交友广阔,怎么还没办法跟对面的程大人搭上关系的?
程大人也跟包大人一样,随便问孙山几句,不过程大人还多问了一句:“怎么那么晚过来报到?”
孙山回复:“禀程大人,要回乡立功名碑。”
然后就没然后了,程大人很快就给孙山备案,证明他来过。
临走前,程大人又吩咐:“孙知县,尽快上任。”
孙山连忙称是,走出衙门,抹了抹不存在的汗水,有点紧张。
第一次来报到,忐忑不安,害怕会被上司刁难,又或者害怕自己回答不好。
最后证明自己多想了,上面的大佬对他没好意,也没有恶意,只能说兴趣缺缺。
不过这样也好,平平淡淡是福气,孙山到地方任职,不要做太尖锐的事,一般都没人理会他。
桂哥儿看到孙山走了出来,急匆匆地跑上去,关心地问:“山哥,弄好了吗?”
孙山点了点头:“已经好了。随时可以离开长沙。”
事情比想象中的快,以为送上拜帖会等几天,结果拜帖一睇上去,立即被上司召见了。
哎呦,不是说布政使和按察使“日理万机”很忙碌的吗?
没几天排队等候,见不到人的吗?
看来传言不是真的。
孙山此时此刻非常高兴,乐呵呵地领着桂哥儿回驿站。
桂哥儿也想不到孙山那么快就办完事了,笑嘻嘻地问:“山哥,我们什么时候离开长沙?”
孙山说到:“看师爷和南哥谈的怎样?货卖完,立即启程。”
孙山回房写了拜帖,让桂哥儿给陈攸陈院长,周大人的孙子周亦高,还有算学的马夫子,郁夫子送去。
话说离开岳麓书院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两个算学夫子还记不记得自己。
陈院士肯定记得自己,虽然在书院并不看好自己,但他的高中,以及跟陈进的关系,陈院士得要去拜访拜访。
周亦高小朋友现在变成大朋友了,周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想到三品侍郎的周大人被贬到滇云,真是作孽啰,一把年纪还要去滇云,孙山祈祷周大人能身体健康。
孙山没等多久,桂哥儿就回来了,高兴地说:“山哥,郁夫子在马夫子家里,我先到马夫子家,一送上拜帖就看到他们两个又在探讨算学了。两位夫子知道你来了,可高兴了。”
孙山看桂哥儿说话的时候满脸笑容,就知道马夫子和郁夫子心情非常好。
桂哥儿接着说:“山哥,两位夫子得知你在湖广做知县,一时高兴一时伤心。嘴里一会儿喊好好好,一会儿喊可惜可惜。呵呵,两位夫子可有趣了。”
孙山笑着说:“他们还说了什么?”
桂哥儿猛拍脑瓜子,急着说:“山哥,两位夫子问你有没有空,要是有,现在就去找他们。夫子说有道题想是想出来,但总觉得不对劲,向你求证。”
孙山一大早去衙门报到,此时此刻才中午,时间还尚早,倒是可以去的。
随后问道:“周家,陈家那边怎么说。”
桂哥儿摇了摇头说:“我到岳麓书院送拜帖,门房说陈院长在上课。我又到周家送拜帖,周小公子不在,门房说等他回来再说。”
顿了顿,补充道:“如果有消息,他们会来驿站找的。”
孙山留的地址在驿站,又派了汪管家在驿站等。
看了看时辰,便让桂哥儿捡了一些岭南特产去探望马夫子和郁夫子。
一到马夫子的大门,一敲门,随后便被马夫子,郁夫子急匆匆地拉进书房,甚至连杯茶都不给他喝。
多年未见,马夫子和郁夫子没怎么变化,身体还不错,样子依旧不俊朗,头发上倒是添加一缕缕的白发。
说不变化是假的,岁月催人老,看头上的发丝便知道了。
马夫子高兴地说:“阿山,你快给我们解答这题。我们想了好久好久,问了好多人,一直都不得其解。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再遇见你。”
郁夫子连忙附和:“就是,一直等着你回来。不,其实我想去找你,但不知道你在京城还是在老家,哎,如今你回来了,实在太好了。”
孙山收到过两位夫子的来信,也回复过两位夫子。
只不过时间不对称,无论收到信,还是回信的效率都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