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敲门声,许大茂就像是找到了救星,连忙爬起来将碗扔到桌子上,跑到门口打开门。>
门外,贾东旭一脸笑容的看着许大茂,仿佛在炫耀似的,看的许大茂一阵隔应。>
不就是有个儿子吗?等一会儿哥喝了大补汤,咱也有儿子。>
哼,瞧不起谁呢。>
“东旭,咋了?没钱买奶粉了?”>
许大茂故意往贾家伤口上撒盐,现在谁不知道贾家大孙子能吃啊,还专挑奶粉吃,一般家庭那是能养的起的?>
贾东旭面皮抖动,这还真让许大茂一屁崩对了。>
这不眼看着儿子的满月要来了,贾家几人一商量,打算摆上几桌,收些份子钱。>
当然,为了利益最大化,贾家里人可是费了不少脑筋。>
首先,摆几桌必须要计算好。>
他们打算请的基本上都是四合院的,再就是一些胡同里的熟人。>
按照贾张氏的说法,只要是能说上两句话的都送一张请帖,相信这些人为了面子,肯定会来的。>
几人计算了一圈,按照十人一桌,差不多能摆下五桌。>
当然,这只是计算了大人,这年头办喜事,一家出一份份子钱,但吃饭的时候可是呼啦一家人都去的。>
就这五桌子,还是将半大小子剔除了才剩下的,若是妇女儿童都算上,那她们送的请帖数量,恐怕要翻一倍吧。>
确定了邀请的人数,那就得按桌上菜了。>
所以,第二步就是准备饭菜。>
通常来说,这种喜事是需要见荤腥的,不能整一桌子素菜,那太落面子了。>
可这买肉不仅要钱还要肉票,以贾家的能力,买一斤肉还能打打牙祭,这要是摆五桌子,一斤肉哪够分的?>
最终,贾东旭咬咬牙,去鸽子市花钱买了三斤猪肉,也算是有了排面。>
至于做饭掌勺的,几人一致决定让傻柱帮忙。>
实在是让傻柱做饭好处太多了。>
不仅连油、盐、酱油啥的都省了,白赚不说,还不用给工钱。>
相信这事易中海能够搞定。>
如此算下来,一桌子菜再配上窝窝头,二盒面馒头,成本也就在两块五上下。>
最后,就是计算得失了。>
秦淮茹在一旁拿笔记着,贾张氏一番分析后,预估出这次前前后后要花十七八块钱,但收益就不好说了。>
平常普通人家吃酒席,也就五毛八毛的,全家人都来的会照顾主家一些,拿个一块。>
这样算下来,整个酒席邀请了三十多户,按照平均八毛来算,就是二十四五,能净赚一大半。>
然而,对着点钱贾张氏根本不满意,她想借这次满月酒,多搜刮点钱,不仅能够解决大孙子吃饭的问题,家里还能富裕些,等过年的时候也能阔气一把。>
于是,就有了最后最后的一步。>
那就是明确份子钱的最低标准。>
按照贾张氏的说法,他们家可是买了好多猪肉,又请了傻柱这样的大厨,酒水也花出去了,糖果也分了,来的人最少也得两块钱。>
所以,在请帖的最后一栏,贾张氏自作主张的加上了一句,每户最少要给两块钱。>
对此,秦淮茹是反对的,但她的声音在贾家根本没人听。>
而贾东旭也幻想着,真要是收个五六十块,那顶他俩月工资啊。>
现在,贾东旭就承担起送请帖的任务,挨家挨户的送。>
这不,就从后院开始,第一个就是许大茂家。>
“大茂,这不棒梗满月了嚒,我在院里摆两桌,请你去喝酒!”>
说着,贾东旭将写好的请帖递到跟前,许大茂也没看就接过了。>
“哎呦,你这事办的豪气啊。”>
许大茂没想到贾家还真搞这么一出,出乎意料。>
“那可不,这也是咱们院的好事,到时候你可得去喝一杯。”>
“喝一杯哪成啊,到时候你可得多准备点酒,咱们不醉不归。”>
“得了吧,就你那二两酒,准趴桌子上。”>
“记得早点去啊,走了!”>
贾东旭打趣着,心里却是明镜似的,决不能买多了酒,不然成本又得增加。>
许大茂知道自己的酒量,也不介意,客气一番贾东旭就往二大爷那走去。>
拿着请帖回到屋子里,坐在桌前扔给娄晓娥,许大茂又端起碗来。>
为了明年给儿子过满月,他拼了。>
一旁的娄晓娥看着许大茂捏着鼻子灌下一大碗,会心一笑,然后就看着请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