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山与村老闲谈了几句,>
询问了一些附近的奇闻异事,得悉此地较为太平,无甚诡事出现以后,>
他对村老道:“老汉刚给二十多里外的青石碾子村开过庙,>
那里已经是有神灵护持了。>
你们四牛村人口也少,不妨和青石碾子村商量商量,两个村合到一处去,都得庙神庇护,人数聚集起来,往来也有个照应。”>
“这……青石碾子村的人能同意吗?”村老闻言颇为心动。>
“他们有甚么好不愿意的?>
现下这光景,越聚集得起人来,越能在乱世里保住身家性命。”李岳山说道。>
如此,两位老者又是一番交谈,>
村老怀着心事,拜别李岳山而去。>
他们俩说话的时候,>
珠儿与青苗各自拿着扫帚、鸡毛掸子等物什,把破屋里到处牵扯的蜘蛛网、土炕上的灰尘清扫过一遍。>
苏午把土炕下火眼里堆积的灰烬掏空,>
发觉炕下这半倒塌的土灶竟还能用,>
便和狗剩去外面砍了一些柴禾回来,把炕给烧热了。>
此时,哑女秀秀半靠在阴暗角落里,脑袋一点一点的,已经睡着了——她毕竟还是个七八岁的稚童,瞌睡总是比年轻人更多一些的,尤其是今天还做了那么多事的情况下。>
土炕修筑得颇宽大,阴喜脉灶班子打横睡在上面,多少有些拥挤,>
但现下这天气,挤一挤也暖和。>
两女照理在土炕上悬了一块破布,>
她俩先把秀秀抱上暖烘烘的土炕,给她盖好被子,让她先休息。>
李岳山检查过搬进屋里的各项行李,>
把那个装着兵器的木箱拖了过来。>
“都来,都来。让秀秀先睡吧。”>
他向弟子们招呼着。>
总算把破屋收拾得像样的几名弟子,闻言便都聚集过来。>
师父掀开木箱,>
显出了木箱里明晃晃的一件件兵器。>
弟子里的狗剩看到那些兵刃,目光顿时亮了起来。>
少年人,>
对舞刀弄枪总是怀着几分希冀的。>
木箱里,>
一些稻草的簇拥下,五个三角锥形枪头闪着亮晃晃的光,>
下有几柄刀剑,>
以及一副月牙刃头、方便铲头,可以接在韧木棍的两端。>
师父拿起一只枪头掂量了下,>
看着枪头奇特的造型,口中啧啧有声:“这枪狠啊,扎下去就是一个窟窿眼儿——朱铁匠何时技术变得这么好了?>
竟连这种需要精锻的兵刃都能造出来了?”>
他自说自话,>
苏午、李珠儿眼观鼻,鼻观心,并不搭话。>
这事就让师父以为是朱铁匠技艺长进就好,>
若告诉他这些兵刃都是苏午锻造出的,>
那更不好解释。>
放下枪头,>
李岳山从稻草下拨弄出三把连鞘的雁翎刀,>
刀柄、刀鞘看起来十分普通,>
但抽出刀鞘,>
一看刀刃上那繁复密集的花纹,李岳山惊咦出声,忍不住抬眼看向苏午、李珠儿:“这真是去朱家庄的朱铁匠那里打的兵器?”>
“是。”苏午点头应声。>
“不像,不像……>
那铁匠是不是还请了别的人?”师父又问。>
“就是朱铁匠自己打的,>
没见他请什么人哩,我们都亲眼看着的。”李珠儿故作紧张之色,问道,“这兵器打得不好吗?有什么问题吗?师父。”>
“打得好啊。>
问题是朱铁匠的能耐我也清楚,他应该打不出这样好的兵器才对。”>
李岳山皱眉念叨了几句,>
这般纠结下去也没有结果,>
他摇了摇头,转而道:“不管了!>
或许那朱铁匠真正得了高人指点,长进了不少呢?>
现下也不可能再倒回去询问他。>
这里有三把雁翎刀,>
——此刀狭长轻便,给力气较小的人来使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这三把雁翎刀,>
是给珠儿、青苗、狗剩他们三人打造的?”>
胖老者将三把雁翎刀从木箱中拿出来,向苏午问道。>
“是。”>
苏午出声道:“朱铁匠说,力气较小的人,用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