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营平灶当日,两军各自坚守,倒是并未交战。因营中无事,楚将潘党便在营后练习射箭,连发三矢都射中红心,众将都拍手称赞。>
恰此时,养繇基来了,大伙说:“神箭手来了!”>
潘党很是恼怒:“我的箭术难道比不上他?”>
养繇基说:“你能射中红心不足为奇,我的箭能百步穿杨!”>
众将问:“什么叫百步穿杨?”>
“以前曾有人将一片杨树叶做个记号,我站在百步外射之,正穿杨叶中心,所以叫百步穿杨。”>
大家的好奇心勾起:“这里正好有杨树,何不试一试?”>
“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养繇基欣然应允。>
“今日有幸能看到养叔的神箭,真是三生有幸啊!”有人将一片杨叶涂了块墨,让养繇基站在百步开外射之,却不见羽箭落下。便前往察看,原来是被杨枝挂住,箭头正贯穿于树叶中心。>
潘党不以为然:“不过是一箭偶中罢了!若取三片叶子,依次标记,你能一一射中,方显高手。”>
“这恐怕有难度,但可以试一试。”>
见他接受挑战,潘党便在杨树高低不同的位置,用“一,二,三”字分别标记了三片不同的叶子,养繇基也认过了。便退出百步外,将三支箭也分别标记“一,二,三”字,依次发出,依次而中,不差毫厘。>
众将信服,拱手拜曰:“养叔真乃神人也!”>
那潘党虽也在心中佩服养繇基的神乎其技,但为自家脸面,总要显露一下长处。便说:“养叔的射艺,可谓巧极!但杀人还需以力取胜,我的箭能射穿数层坚甲,便为诸君展示一番。”>
便教随行甲士,取下身上穿的铠甲,竖着叠了五层。大伙说:“够了够了。”>
潘党犹嫌不足,又加了两层,累至七层。众将想:七层差不多有一尺厚,箭如何射得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潘党将那七层甲用绳子绷扎在射架上,自己也站在百步外,挽起黑雕弓,搭上狼牙箭,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眼睛瞅得正正的,气沉丹田,用力发出一箭,耳听“扑”的一声,大喊:“着了!”>
众人上前一看,大呼:“好箭,好箭!”原来那弓力道足,这枝箭直穿过七层坚甲,直钉钉地刺入甲中,无论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潘党得意洋洋,叫军士将这中了箭的七层甲传遍营中,以夸耀其技。养繇基说:“且慢莫动!待我也射上一箭,怎么样?”>
“我等也愿看看养叔神力。”众将起哄道。>
养繇基搭弓在手,忽又放下,说:“只依原样穿孔,也不是什么希罕事,我有个送箭之法。”>
说完,迅速搭上箭,飕地射去,叫声:“正好!”>
这枝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偏偏将潘党的那一箭送出射架那一边了,而养繇基的这一箭依旧贯穿于潘党留下的甲孔内。众将看得直咂舌。>
到了这一步,潘党这才心服口服:“养叔妙手,我不如也!”>
关于养繇基的神箭,还有史书记载。楚王曾在荆山打猎,那山上有只通臂猿猴,擅长接箭。楚兵围了好几层,楚王命侍从们所发之箭,全都被那猿猴接下来了。楚王召养繇基。猴子一听养繇基要来了,急得号哭不止。养繇基只一箭便射中猿心。称他为春秋第一射手,真是名不虚传。>
众将纷纷夸赞:“晋楚相持,大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应当奏报我王知晓,正如美玉不该藏于椟中无人知。”>
军士们将被箭射穿的坚甲抬到楚共王面前,拥着养繇基与潘党一起过去。众人将事情经过细细禀于共王,说:“我国有如此的神箭手,何愁那晋兵百万?”>
楚共王大怒:“打仗以谋致胜,如何只凭一箭之侥幸?你自恃其技,他日必因为这而死!”便收了养繇基的弓箭,命他以后不准再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养繇基羞愧而退。>
第二天五鼓时分,晋楚两军都擂鼓进发,决战开始。晋国上军元帅郤錡负责攻击楚国左军,与公子婴齐对敌。下军元帅韩厥攻击楚国右军,与公子壬夫对敌。栾书,士燮率领中军,护着晋厉公,与楚共王和公子侧对敌。>
晋厉公这边驾车的是郤毅,栾针为车右将军,郤至领新军在后头为接应。那边楚共王也出了阵。本来按规矩上午时间该领右广出阵的,可右广的首将是养繇基,共王正烦他夸耀其技,故意冷着他,这回带了左广出阵。驾车的是彭名,屈荡为车右将军。郑成公领着郑国的军队为后队接应。>
看看晋厉公的一身打扮,头戴冲天凤翅盔,身披蟠龙红锦战袍,腰悬宝剑,手提方天大戟,坐的是金叶包裹的戎辂。右有栾书,左有士燮,大开军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