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易子,可是从值殿监回来?”>
小圆子说话带着鼻音,听不出喜怒,然而只听称呼就不是好事。>
宫里边,一个人的称呼最能反应地位变化。>
从小易子变成易哥儿,再变成易公公,现在又变回小易子,听话必须听音,否则掉坑里也不自知。>
周易上前两步,噗通跪下哀求道:“圆公公,咱不得已才认了徐公公,咱们同住四年,可是比兄弟还亲!”>
圆公公目光幽幽,沉默许久叹息道。>
“咱家以后去司礼监当值,你且好自为之!”>
说完背着行囊离开,屋中只剩下周易孤零零跪着。>
“好自为之……”>
仔细思索圆公公的话,贴身随驾应知晓陛下心意,周易首先想到的就是,二皇子失了圣眷!>
皇子失宠,基本与帝位无缘了。>
周易心思电转,琢磨着怎么在徐公公倒台前,寻到新的靠山。>
“咱可不能去倒夜香!”>
“圆公公这般说话,是提醒也是告诫,已然绝了情谊,以后是指靠不上了,宫里还有谁能与谁搭上关系?”>
周易站起身来,看到小正子乱糟糟床铺,上前将被子叠好、铺平。>
一如当年小喜子离开!>
圆公公没说小正子去向,周易也没问,有些事挑明了反而不好,只当功力深厚的小正子落井了、失踪了。>
宫里每天都有内侍意外身亡,或许明天就轮到周易。>
“陛下这身子骨,怎么也能撑两三年,暂且骑驴找马,再者说圣眷说无就无,也会说有就有!”>
周易念及至此,心中对弘武帝生出羡慕。>
一念喜则天下同喜,一念怒则万物皆惊,当真是在世神仙!>
“今儿倒也不都是坏事,小正子没了,咱欠的人情也就不用还了……”>
周易躺在床上,不断自我安慰。>
回想四年来的一幕幕,小正子性子冷了些,却是宫中少有的好人,周易还惦记着欠人家五十两银子。>
……>
弘武三十四年末。>
宫中染成了金红二色,到处挂着喜庆的寿字。>
长的宽的扁的圆的,笔画多的,笔画少的,都是国朝的大儒亲笔书写。>
周易知道这东西叫书法,代表不同的字体,可惜终究文化底蕴浅薄了,认不出字体的美感,只觉得鬼画符一般。>
“以后逍遥了,得空练练字、念念书,咱家也做个读书人!”>
三天后,陛下七十整寿。>
由三皇子楚王、四皇子齐王联手操办,据说前后花了两百万两银子,且无需国库、内帑出钱,权当是孝敬父皇。>
“楚王、齐王未就藩,在京中又无产业,哪来的两百万两银子?”>
“这不是给陛下贺寿,而是硬生生添堵,干爹这手段真不错,听说叫什么捧杀!”>
“先将你吹飘了,吹上天,自然会脑子发热,只要犯了错,失了圣眷,那就又与二皇子拉到了同等地步!”>
周易啧啧称奇,原来阴谋诡计,不止是害人。>
回头仔细琢磨一番,将来给干爹试试捧杀之法,看是不是也飘上天摔下地。>
从御花园回到住处。>
周易推门进去,见到三个年轻内侍。>
“小易子回来啦。”>
年轻人说话总是肆无忌惮,与当年周易一般模样,不懂高低,不知敬畏。>
“嗯。”>
周易揣着手,笑眯眯点头,由于用了易容药剂,灰白头发加上苍老面容,看年岁比三个新人大一辈。>
幸好受小喜子影响,换个心思阴暗的老太监,三个小家伙活不过今年!>
这三个都是北边来的流民,说是北疆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压塌了无数房屋,一路流浪来了京城。>
结果京城差役四处驱赶,禁止流民进城。>
陛下爱民如子,见不得百姓受苦,万万不能让流民乞丐影响了寿宴!>
幸好内侍司招收新人,救了不少流民性命,其中就有这三个,管吃管住有衣穿有屋住,当真是皇恩浩荡!>
三天转瞬即逝。>
腊月初九。>
夜。>
陛下在重华宫摆席,宴请皇亲朝臣。>
寻常内侍自是没资格参加,却也得了好处,陛下赏赐所有内侍宫女一碟菜一壶酒,准许轮值休沐三日。>
御花园中冷冷清清,只十来个内侍当值,>
绛雪轩。>
周易独自站在门口,抬头看天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