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站在山脚下仰望,可以看到一座顶宫,屹立于烟雨缭绕中。
祖庭最初建造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唐、宋、元,历朝历代皆有赏赐、加封,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位于最高处,又称:
顶宫。
虽然孟凡尚未进入,此前也没有来过,但听师父说过,万福宫坐北面南,宫内有藏经、圣师二楼阁;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
整个宫观可谓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事实上,在古代建房子都要讲究尊卑有序,否则就是僭越,轻则问罪、流放,重责惹来杀身之祸。
唯有道观和和尚庙不受限制,可以参照王府,甚至皇宫的部分规格来敕造,唐朝很多王爷、太子就时不时将自身别院捐出,与道结缘。
……
傍晚。
冰雨未停。
祖庭笼罩在一片暝色之中。
“千鹤师兄。”
“千鹤师兄。”
众道人纷纷上前见礼。
眼下,九叔和四目师伯尚未上山,负责修持大局的人是执剑、持幡几位师叔,而师父一回来,他们瞬间找到了主心骨。
“嗯。”
千鹤性子微冷,点点头,开门见山道:“往后我便不走了。”
“好事!”
“大喜事!”
众师叔面露喜色。
自从石坚伏诛以后,茅山这边便没有当世高人坐镇,虽然不惧邪魔外道来攻,但心里还是不怎么踏实。
而今,本门名声极大,已经打出威名的千鹤回归,身边又带着那位仿佛为修道而生的徒弟,这回一点顾虑都不必有了。
只等二师兄林九、三师兄四目回来,遍邀天下同道,举办大典了!
“这次押送皇族僵尸回京,从前清皇室那边迎回了宣和御赐玉靶。”
说着,千鹤看向徒弟。
孟凡当即会意,取来这件镇山之宝,为了表达内心庄重,八卦阵图浮现,立刻将雨水隔绝在外。
“真、真回来了?”
“双喜临门啊!”
由于四目师伯对此事知情,又干系重大,定然要通知祖庭这边,倘若前清那帮遗老打算毁约,那他们只能采取特殊手段,作为回敬了。
不过,那边打着拉拢茅山的鬼主意,交接倒也顺利。
这帮人怎么也没想到,孟凡等人竟然选择快速离开京城……
不多时。
茅山弟子汇聚一堂,将玉靶请回大殿接受供奉。
走在宫内,孟凡仿佛回到了家一样,比待在那什么满清皇宫舒服多了,认真打量着所见之物。
第一进,灵官殿,匾额上写着:
敕赐九霄万福宫
两边写着气韵缥缈的八个大字:
道法长存
万寿无疆
其间,供奉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
这位在民间的香火极盛,哪怕吴承恩写《西游记》,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诸神“战战兢兢”“狼狈不堪”,也没敢黑王灵官。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
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
正因为如此,孟凡恭敬上香。
而第二进,为本门藏经楼、宝藏库、坎离宫、清水池等建筑。
第三进为整座宫观的主要建筑,名曰太元殿,供奉着三茅真君圣像,左右陪侍着四值功曹等神像。
在师父的带领下,孟凡行跪拜大礼。
接着,前往升表台、二圣殿朝拜,前者为祖师爷飞升之地,后者则是历代茅山人拜符升表之所,位于茅山绝颠,台上立有三天门石坊。
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
翠献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
一行行古老刻字,仿佛在诉说茅山过往的辉煌。
忙碌到深夜,镇山之宝归位,孟凡给历代祖师上完香,对祖庭各大建筑的分布有所了解,这才去吃饭、休息。
由于末法年代的缘故,修行变得艰难,入道者越来越少,故而有很多道观都处于无主状态。
得到师父首肯,各位师叔的支持,孟凡入主其中一座:
抱云观。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将在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道观中修行。
青石铺地、有草有木。
其中,有一棵老松,是数代茅山人的回忆,树龄八百年起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