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义诊(3/4)

作者:春溪笛晓
处。”

他戴上军帽,健步前行。

家族与家庭的责任,即使是他也无法摆脱。

关靖泽和郑驰乐能不能走下去,得看他们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或者说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他心里其实非常矛盾,既希望他们能好好地在一起,又不想他们遭遇太多磨难。

两个孩子他都喜欢,正是因为喜欢,才不忍心他们自断前程。所以他被老爷子说服了,出面来当这么个说客。好长辈已经有关振远在当了,总要有人来敲打敲打他们。

未来会走向哪儿,最终还是得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希望一切顺利。

关靖泽回到郑驰乐住处时郑驰乐几人也谈过了。

吴弃疾何等敏锐,关靖泽都能察觉关振衡的来意,他自然也能。

吴弃疾已经从关振衡的态度出发给郑驰乐推测出整个关家的态度。

贾立在首都就听说了这件事,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又路遇了关振衡。所有事情一串起来,让他明白郑驰乐正遭遇着怎么样的变故。

贾立不知道郑驰乐和关靖泽的关系,只觉得气愤。

郑驰乐在延松这边做了多少事他是最清楚的,关家就这么把他调走,他很难不往恶意里揣测:关家是不是觉得郑驰乐比关靖泽还要出色,抢了关靖泽的风头?

听到吴弃疾的分析,贾立说:“去奉泰就去奉泰,我也提交调职申请,到时候我也跟过去。乐乐,你的县委里有我的位置吧?”

郑驰乐有点感动:“贾哥你能来帮我当然最好。”

关靖泽回来时正好听到这一句,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贾立可以申请跟郑驰乐一起调动,他却不能这样。

柳泉这边还有很多项目是他一手负责的,市里的各项工作也刚刚步入正轨,郑驰乐走了,能扛下来的就只有他了。

他不能跟着走。

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自己能为郑驰乐做的事少之又少。

关靖泽说:“我们这两天得商量一下这边的事怎么交接。”

贾立讽道:“这么快就想着接盘了?”

关靖泽看向郑驰乐。

郑驰乐知道关靖泽很难接受这件事,所以很明白关靖泽说出这样的话在心里挣扎了多久。

他说道:“这个确实得好好商量,正好师兄也在,能给点意见。”

吴弃疾点点头,没有异议。

于是在延松的最后两天,郑驰乐都花在工作的交接上面。他逐个找回参与各个项目的人,开了一个又一个小会。

也不知是谁把他要走的消息传了出去,他每次来回都会被人给堵住,一遍遍地问他是不是真的要走。郑驰乐在每个人脸上都读出了不舍,因此耐心地给每一个人回应。

消息传得更广了。

不知不觉间,郑驰乐的家门口开始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土产,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自家熏的肉、自家酿的酒、自己晒的干货……等等等等,什么都有,还附着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信,打开一看,写的都是不舍和祝福。更有在他门外守上好几个小时,就是为了跟他说上几句话的淳朴乡民。

郑驰乐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笑着接受每一份善意。

正巧这时候有个省报的记者回乡探亲,他叫常文星。

常文星见到延松的人几乎都会往郑驰乐住处那边跑,一下子就好奇了。在了解过情况后他对着那难得一见的画面一次次按下快门,然后找上郑驰乐想给他做一次采访。

常文星的理由很充分:“这几年‘资本风’刮过来了,**的风气在不断滋生,整个官场吃喝拿卡成风,看着就让人痛心。这种时候正需要正面的报导去引导,请放心,我不会夸夸而谈,把言过其实的东西也写上去。要是你有顾忌那就算了,这也是媒体正在面临的悲哀现状之一,真正做得好的怕夸!因为很多人一被夸就成了出头鸟,整天被人盯着找碴。但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就没法立典型、树榜样了,所以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考虑一下。”

郑驰乐笑着说:“常大记者真是口才过人,说得我感觉自己不被你夸一夸都罪大恶极。”

常文星一听他语气就知道有戏:“那郑部长接不接受这次采访?”

郑驰乐说:“行,不过让我说经验,说做什么事、说怎么做、说在实践里头得到过怎么样的教训,都可以,其他的尽量不要多提。”

这想法跟常文星一拍即合:“这年头就是假大空的虚话说太多了,真正的好报道,应该是可以教给人经验、可以给人启迪!我虽然不敢说自己写的报道一定很好,但我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我做的每一次采访。”

常文星是行动派,他跟郑驰乐约好时间,马上就跑回家准备采访事宜。

郑驰乐留在延松的最后几天过得非常充实。

在省报付梓的那一天,郑驰乐正好搭上了南下的列车。

从怀庆去奉泰没有直达的列车,只能搭乘纵向干线经过中央省、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