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八章:武都之战(1/2)

作者:北山台
短暂的休整以后,王渊留守一万骑兵开始向汉中境内推进,由于西凉新定,义务兵团尚没有组建完成,即便主将张白骑,都没有赶到西凉,需要兵马守护。 us

加上这次作战,主要是以攻城为主,骑兵作用不大,王渊只带了张飞的飞骑营和两万亲兵,其余六万都是步军,所以此次负责看守俘虏的同样是骑兵。

大军需要托运攻城辎重,加上这一带都是山路,行军缓慢,短短不到两百里路程,王渊走了十余天,才赶到武都城下,武都城同样是一座要塞型城市,城墙高大。

郭汜逃到武都以后,向李讲解了陈仓之战,于是李早早的用石块堵死了城门。

王渊赶到武都城下,继续采用围三阙一的战术,安营扎寨后,第二天一早,再次展开攻城战,见城门被堵死。

王渊的应对办法同样简单,让士卒换下圆头的轰门锤,换上尖锐的破门锤,既然你里面堵死了,就无法补救城门,那我就轰碎城门,搬开石块,攻进城去。

见王渊大军依然在轰击城门,李等人很快就猜到了王渊的目的,见王渊的攻城车无人保护。城门虽然被堵死,无法出城破坏攻城车。但士卒可以吊下城头,于是李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准备用绳索吊下城头,破坏攻城车阻挡王渊破门。

很快,李的敢死队组织完毕,开始向城头吊下,而这时,处于城头射程之外的大盾兵缓缓让开一道道缝隙,一排排弩兵已经准备就绪,当董卓的士卒处于半空中时,弩箭开始发射,虽然居高临下弓箭的射程被强化,但是依然无法和王渊这些强弩的射程相比。

一排排弩箭呼啸而过,苦逼的董卓敢死队大多都被钉死于城墙之上,再也无人敢下城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渊大军进行破门做业。

晌午时分,武都城北门已经被轰开很大一块缺口,士卒钻过缺口,开始搬运里面的石块。

很快,城门内被清理出一大块地方,士卒打开城门,加快了搬运的速度。

而此时的李也没闲着,见无法破坏攻城车,接下来就是城门血战了,李组织士兵在城门内搭造防御工事。

李下令拆除了附近的民房,堆积砖石在城门内圈一道土墙,墙前埋上拒马尖刺等物,以作阻挡只用。

然后李又在圈内堆满了滚木干柴,准备以大火阻挡王渊的进攻。

很快,城门洞堆积的石块就被高顺指挥大军搬通,而此时李果断的下令士卒,燃了堆积在城门口的干柴,随着熊熊大火的燃起,陷阵营不得不暂时躲避。

“看来李此人有本事,很巧妙的拖延之计!”中军观战的王渊说道。

“然,现在撤退势必会损失惨重,以大火堵住城门,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可以拖到夜晚。”荀攸应道。

“如此看来,李果真要撤退了,我军该如何布置?”年轻的司马懿问道。

“不用布置,如今战局的关键是刘焉是否能够守住入蜀关口,若是成功挡住董卓,我军又断了董卓的退路,没有粮草补给的董卓大军必然会乖乖出来投降;董卓若是成功入蜀,吃掉这两万大军对其影响不大,这一带多山,我军目前兵力很难堵住李突围,黑夜又不利骑兵作战,他要逃就让他逃便是,没必要的伤亡能避免则避免。”王渊耐心的讲解道。

对于跟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年轻人,王渊非常看好,司马懿、马超自不用说,马岱(马超的族弟,小马超一岁)、贾穆、贾访(贾诩的长子和次子,此时已经成年)也是王渊重培养的年轻一辈,所以会一边指挥,一边解释战局。

“不错,入蜀道路艰险,我军对地形没有进行探查,没有准备自然无法入蜀作战。所以我军目前需要尽量避免伤亡,以攻略汉中为目标,攻下汉中,就能用少量兵力堵住蜀地的出口,我军才有余力加入中原战局。所以不能因小失大。”荀攸一边和王渊探讨局势,一边也是刻意指后辈。

“原来如此。”这些年轻人都是聪明之辈,稍加提醒,自是知道其中的利害,头应承道。

城门被赌,王渊大军也不架起云梯攻城,两军隔着城门对持了起来,在李不断的添加柴草下,大火一直烧到夜晚,入夜后李果然趁夜率军撤退,王渊也不追击,顺势接手了城池。

而在王渊进军武都之时,张辽、黄忠的大军已经到了长安城下,长安城守将朱是汉室老臣,已经年近五十。

留守长安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才行,皇甫嵩如今年事已高,已过六十,已经无力领军了,最后董卓决定留下朱。

一是朱此人比较圆滑,没有给董卓留下不好的影响,二是朱的确有本事,威望又高,能够镇住洛阳城的一些世家大户。

即便如此,董卓还是不放心,留下心腹大将樊稠负责监督,函谷关、陈仓相续失守的消息逐渐传到长安,朱见大事已去,又不看好董卓此人,于是朱干脆杀了樊稠,投降了张辽。

张辽在长安城整顿后,一边上报王渊,一边让洛阳、并州委派官员前来接手。

待长安逐渐稳定以后,张辽、黄忠也接到了王渊的命令,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