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八章:讨伐董卓(二)(1/2)

作者:北山台
次日一早,王渊召集众诸侯登上高台,焚香拜天,随后大声宣读盟约:“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渊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随后众人歃血为盟,慷慨激昂的起誓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联盟正式成立。 us

歃血完毕,众人回到中军大帐,开始商讨战事。

王渊高坐盟主之位大声说道:“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是”众人起身领命,表示愿服从军纪。

“大军出征,粮草为要害,袁本初威高望重,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王渊说道。

“遵命”袁绍起身应道。

此次兵马混杂,王匡势力最小,只有五千兵马,其余个州牧、刺史都是两三万,公孙瓒带了两万骑兵、袁绍、袁术尽然都是三万兵马,其余的各郡太守,也都有一万多兵马,曹操这人最是鸡贼,以前和王渊带领骑兵讨伐黄巾,知道骑兵的厉害,短短一个多月,尽然组建了五千骑兵,虽然只是一人一骑,不够精锐骑兵的配置,但毕竟是骑兵,另外还有五千步兵。

可见这些世族有多恐怖,短短几个月就能组建几万兵马,而且袁绍等人应该只带了一部分。

王渊大致算下来应该有三十万的样子,三十万的兵马聚集起来,粮草是个大问题,各部虽然来的时候都带来一部分粮草,但恐怕维持不了几天,所以要从中原一带的冀州、衮州、豫州、徐州、青州等地府库征粮。因为正常来说,各郡县都有府库的,除了必要的部分要想洛阳上交以外,其余的都屯在各地府库里,粮食运送起来非常麻烦,消耗也大,古代最主要的运粮方法是各地之间的互传。

比如洛阳要从中原的五个州征调100万石粮食,会从最近的豫州直接调粮100石;然后豫州又会在附近的衮州调60石,从徐州调0石;然后衮州又会向附近的冀州、青州调粮补齐。一来容易抽调民夫运粮;二来让各地都承担运送中的消耗;最主要的能让粮草及时的调运到目的地洛阳。

所以平时各郡县府库都是有存粮的,这也是为啥袁绍要安排袁术总督粮草,因为没有威望的人根本调不动。所以王渊安排袁绍去调粮了,袁术那厮让王渊把名声给搞臭了,加上与王渊有仇,王渊直接无视。

历史上袁术之所以是前期最大诸侯里面的一批,应该就是调粮的时候偷吃了不少,而袁术的根据地就在附近的汝南,可以很方便就运走了,袁绍根据地离这里很远,加上要间隔很多势力,偷吃有困难。

解决了粮草的问题,王渊看向曹操问道:“孟德携诏出京,对洛阳情况最是了解,麻烦孟德给大军具体说一下目前洛阳的情况。”

“目前西凉边军大约八万余人,入京后,洛阳城的守备军被董卓把控,分别有北军五万、南军三万、西园军两万、洛阳城守城军队两万、洛阳八关的守军四万、三河骑士一万、以及虎贲、羽林两营一万精锐。加上洛阳城的一万负责治安的杂兵。共计约有二十七万大军。”曹操首先介绍兵力道。

(洛阳八关分别为函谷,伊阙、广成、大谷、(huan)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关,合称“八关都邑“。分别分布在:西边的函谷关;东边的旋门关;北边驻防黄河的小平津、孟津两座水关;南边靠近洛阳一字排开的伊阙关、大谷关、辕关,以及汝阳一带的广成关。

前面七关离洛阳较近,广成关却在司隶、荆州、豫州三州的交界处。广成关是两个很近的关口组成,分别是广成聚、阳人聚。

而虎牢关并不在八关之内,虎牢关比东北的旋门关更远一,在荣阳的汜水河一带,所以也叫汜水关,隋朝时期直接改名汜水关。)

这个数字和王渊想的差不多,各地负责治安的府兵应该没有召集起来,不然应该会更多。

“目前兵力怎么分配的?”王渊继续问道。

“二十七万大军,其中西凉骑兵有五万,加上南北两军的两万骑兵,共有七万骑兵,目前驻扎在洛阳城一带,其余五万由皇甫嵩将军率领,负责抵抗西凉叛军,洛阳城门守军、皇城亲卫、洛阳治安部队有四万,黄河以北三郡守军大约有一万骑兵一万五千步军,其余洛阳八关本来各有五千守军,董卓进京后,部分关口的防御应该有所增加,剩余的应该安置在虎牢关了。”曹操说道。

“如此说来,目前虎牢关守军最大有三万兵马,另加洛阳城能够支援是七万骑兵。我等只要吃掉这十万兵马,即可长驱直入,杀进洛阳。”袁绍说道。

“的确如此,可是那虎牢关及其险要,即便三万恐怕也很难攻破。何况有七万援军”刘备终于说话了(哈哈,叫刘皇叔讲几句,露露脸。写到现在刘皇叔还没发言呢,本来这种已经精简的谈话,没有刘皇叔这种太守级别插嘴的份,但皇叔毕竟是皇叔啊!!!)。

“南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