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时来运转(2/4)

作者:公哲
赢稷(ji)也被派到了燕国,因为张仪劝说秦惠文王拉拢燕国,抄了苏秦的老窝。

秦惠文王顾全大局,对赢稷感情也不多,她母亲又是楚国人,眼不见心不烦,送出国吧,省的在秦国被歧视。

按理说芈月是没机会的,可是她有个好弟弟——魏冉。后期秦楚修好,楚国闷头发展,秦楚交好,楚国的贵族在秦国也得到重用,魏冉有了姐姐的关系,加上才能不错,在秦国渐渐有了地位。

那时候在本国不得志的贵族,都到国外求官,各国也都给些面子,谁知道那天他会不会回国当大官,有的公子还可以回国继承王位,结交善缘总是不错的,也乐得给个一官半职,宴会的时候请来乐一乐,交交朋友嘛。比如秦惠王后,她是魏国人,给儿子娶得也是魏国公主,魏国人在秦国自然吃香,所以支持秦武王,也支持公子壮,算是魏派。

而魏冉则是楚国在秦国的扛把子,手下自然聚集了很多楚国的贵族,老乡会们大家喝喝酒吹吹牛,说几句勿相忘的话,渐渐成为派别,很有影响力。

其中有一个叫白起的,是秦国将领,也常来魏冉府上拜码头。那时候魏冉还不得志,白起应该不是假冒的。

谈起家族渊源的时候,白起就说,自己先祖是太子建,如果你还记得的话,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他而死,他被父亲撵走后跑到郑国,后来作内应被杀。

太子建被杀后,伍子胥带着他儿子芈胜到了吴国,抚养成人。芈胜长大后,号白公,算是从芈姓里开枝散叶了。伍子胥死后回到楚国,想要安身立命,却被楚王所杀,不知道是不是斩杀除根。

白胜其实没资格夺权的,伍子胥带着吴兵打过来,攻占了国都,也没说让他复辟,何况如今楚王的位置已经坐稳,自己曾经跟伍子胥混过,算是有前科,楚国人民也不会答应的。

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白胜的儿子逃到了秦国做了武将,而且是世代为将,都有白乙、白丙、白已、白降,道士写符有一句“敕令白乙大将军到此”,大约是某神在此,诛邪退避的意思,以此来震僵尸,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

传到白起这里,算是秦国人了,对楚国也没有那么怨恨,毕竟是上好几代的事了,所以跟魏冉很聊得来。魏冉觉得白起很有见解,打仗是一把好手,跟自己趣味相投,又是老乡,自然一见如故,斩鸡头、烧黄纸,当时就拜了把子。

可是事到如今也一筹莫展啊,毕竟外甥在燕国,千里迢迢,魏派势力又大,怎么也不显眼,可谓连上赌桌的机会都欠奉。

要知道秦国一向没有把太子派出国的风气,燕国又是小国,赢稷在秦国根本没地位,就算燕国愿意送赢稷回国,估计也没用,于是把重宝压在了太后另一个儿子——公子带。

赢稷按理说是没戏了,可是时来运转这事,谁也说不定。

苏秦可没闲着,如此大事怎么能不掺和一把,暗中运作。

一天魏冉家中来了客人,说是有大礼相送,魏冉自然不敢怠慢,听闻对方说,赵王愿意帮助魏冉。

魏冉大喜,赵国一向低调,一度连王号都取消了,在秦国也没什么根基,忽然一下子跳出来,才发现能量也不小。

可是赵王也有自己的打算,赢稷在燕国无人理会,赵王愿意从燕国接回赢稷,还愿意派兵送赢稷回国争夺王位。

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达成一致。对魏冉来说喜从天降,而且赵国要的也不多,也不让你割地,只是想趁机发展在秦国的赵派势力。

魏冉和白起商议,知道自己实力差,急需外援,所以赵王才舍得下本,想要捞一把,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不过对楚派来说,那就是天助我也了。

有了赵国盟友,魏冉改立赢稷,大张旗鼓的拉拢同盟,等赵国派兵送回赢稷之后,占据上风,白起又是不世出的名将,领军打败了支持公子壮的军队,斩杀公子壮,有说一并杀了惠文王后的,也有说惠文王后郁郁而终的,也不重要了。

公元前305年,闹腾了三年之久的王位之争落下帷幕,二十岁的赢稷坐稳王位,尊奉芈月为太后,史称宣太后,而魏冉担任左丞相,樗里疾依旧是右丞相,算是****了。

甘茂是秦武王重臣,算是魏派,秦武王死后孤立无援,被樗里疾排挤,请命率军攻打魏国皮氏,半路就跑了。

天命难违,甘茂也无奈,原本而二十年下来,自己也能成就商鞅、张仪一样的人物,时运不济,命途多舛(hua),奈何!

天下大国秦楚齐,自己率军攻打过楚国,于是跑到齐国,中途遇见苏秦的弟弟苏代。苏代要去秦国领赏,见了甘茂,曾经为韩国事情奔走的时候跟他打过交道,知道他有才干,想要拉拢他。

甘茂想到还在秦国的妻子孩子,自己逃跑也是情非得已,不跑全家一起死,跑了之后秦王有顾忌,说不定能保全家人,只是内心也知道凶多吉少,正在痛苦当中。

甘茂见到苏代,忽然有了一丝希望,诚心诚意的说,君在秦得意,犹如烛火之光,可否稍稍分润些给我,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