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情(1/2)

作者:石怀玉
阿尔泰山南麓地带,似乎变成了类似于塞上江南一般的景象。那时候虽然没有这种说法,不过赵烈一点脑袋就想到这么个说法来。

那平坦的河谷地带,天然的生养之地。只不过后世的沙漠化太过严重,已经彻底失去了它这时候应有的风貌。

这时候的坎儿井不用打几米,就能出累累的水流,而后世的坎儿井却连三十米都难出水了。那时候的干涸似乎与人类的贪婪成正比,无限制的竭取,加快了这里的死亡。

如今那青草还能倔强地绵延到河道以外几公里的地方,正如女子悠然坐在草地上,望着军队商贾匆匆来往,却一点不害怕。

她的眼睛很明亮,吹着的风沙让她的脸蛋儿变得非常粗糙,类似于高原上红色的面庞,唯一不同的,便是草原上女子的拘谨与豪放。很难想象她们会将两个截然相反的性格聚集在一身之上。

遣送之上的山羊,在陡峭的山间蹦跳,人们与马蹄的声响,似乎惊动了它们。明知道人们上不去那么陡峭的地方,它们还是拼命向上跳跃。

放牧的男儿在青草起伏的山坡上,吹着哨子,悠然自在。那豪迈的苍穹,甚至将他们的歌声涤荡得清澈且辽阔,与后世蒙兀尔人的长调一模一样,每一次回转着的音调,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弦。那楚楚动人的姑娘们,在河边儿淘米,却有一眼没一眼地互相推搡者,似乎那个唱歌的小伙子,便是她们追慕的少年。

草原上男儿们的帽子,与他们所做的毡房一样,尖尖的。那长筒的靴子将自己的小腿都包裹起来,好似很害怕草地上的虫蚁,又可以保护自己脚上的温度,在这个一天的气温如同四季盆地里,一切都要按照上天的规律,一点都不能违背。

那个坐在草地上不知在编织着什么的女子,远远见了商队,便兴奋地呼喊着什么,那张开的双臂似乎是在迎接着远方的客人。

商贾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事情,他们也很乐意于将自己的商品,变成流水的金钱。这样一来,能保证他们从嚈哒的中部(中亚)一直走到河西走廊的敦煌。如果年岁与路上的行情可以,则能一直贯通东西,还能南下绕过帕米尔高原,直接向南部延伸经济的利益。这种大家族的买卖,年可赚金银万斤。一旦形成大型产业,便是如同幽州贾氏一般,不论走到哪里,哪怕是战争之地,依旧畅通无阻。

那些牧民三三两两的,对商贾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厚利可图,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对每一笔买卖都充分照顾。

直到太阳当头,部队方才慢慢行到阿尔泰山西南,接近那条两条山脉之间的唯一通道,其如同河西走廊,却比河西走廊更加重要。

从此地出,直通巴尔喀什湖,南方临天山山脉之处,又有怛罗斯这一重镇。在历史上,怛罗斯的意义不亚于当年西王母对埃及与周王朝的影响。它的争夺,将会是东西两个帝国的命运走向。

赵烈心头的夙愿,其实一直都在这里。西域对于赵烈来说,无异于整个东方的皇帝一样重要。这条路对于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格局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

风土人情,赵烈最关注的点,不在于什么用兵之道,亦不在于收服人心上。这条路上都有各自的利益,如果仅仅用利益将一个个民族捆绑起来,恐怕如同黄帝整合天下民族一般的事情,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如同欧洲那样,星罗密布。直到现在,人们都根本不知道,为何东方是个统一的国家,而西方却分裂如同芝麻。

德,只是一个字,但是它里面的内容,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考虑与忍让。赵烈的想法,便是洞悉其中的民族特征,双重手段,来保证这条路,或者整片草原上的安宁。

如同当年突厥复国,单独依靠武力,反而不能有所作为。而除了武力,无论是麻痹敌人,还是算计敌人,都要比强行压迫来的更能延缓这种悲哀。

桑廷草原,一片不曾记载过的一片草原,蓝天绿水的映衬下,不仅有着散落的部落,还有着几个如同小城池一般的堡垒,分散在附近周围。

从这里开始,沿途的部落越来越多,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以北,大概分散着大大小小近千个部落。他们都是自称匈奴的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不知究竟在哪里突然起家的匈奴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心力。在民族的大融合中,他们将黄种人的身份彻底贯彻到底,而将白色人种驱逐到伏尔加河以西。

“这一路辛苦了,小将军威风凛凛,不失东方大国的霸气!”几个老牌商贾见是到了自己家门口儿,说话便傲慢起来。眼中不再保持尊敬,可能他们对魏国的看法,仅限于三分之一的弱小国家而已。风水轮流转,这里边儿的事情与态度,随时都会发生转变。

那些突厥武士赤着上身,远远盯着赵烈,眼中的怒火不曾停歇。纵然魏国与他们是名义上的盟友,但是他们的强盛心理,对一个弱小的魏国并不以为意。

“烈幸不辱命,总算将众位送到西域诸国。这次来去,众位多要来我敦煌走动啊!”赵烈一脸正色,并不接茬什么跟魏国有关的问题。

“小将军,这是一点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