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灾情越来越严重,流言也是愈演愈烈,由于天人感应一说越来越为人上门所熟知,关于这场旱灾加蝗灾的双重灾祸是老天爷降罪于大唐的天子得位不正的流言也是越发有市场了。>
李世民心中为此也是积攒了熊熊怒火,却是没法发泄出来,尽管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在煽风点火,可暂时却没有很好的由头来动他们。>
而在长安城中的崔家大宅中,五姓七望的主事人又一次聚到了一起,一场关于此事的讨论也正在进行中,只是这内容听着可不太友善。>
“我们这样推波助澜真的好吗?那位不会干脆拿咱们开刀吧?”有位老者有些迟疑的问道。>
现在这个流言的势头已经称得上是凶猛了,他也怕一不小心就要生起动乱来啊,到时候他们这些始作俑者,很可能会变成李世民的出气筒,不由分说的就拿他们开刀啊。>
毕竟军队已经被牢牢的掌控在了李世民的手中,这位皇帝陛下,如今可以说是手捏大刀,正饥渴难耐呢。>
“怕什么,经过前一段时间的事情后,咱们所有的手尾都料理干净了,那位就算想要发作,也找不到由头啊。>
他还能随便就挥起屠刀不成?那必然是要被唾弃为不下于隋炀帝的暴君的。>
那位还一心想着做个千古明君呢,这样的事必然是不会干的。”另一位老者老神自在的斜睨了那位一眼,笑眯眯的说道。>
“而且他也不是不知道前面几次就是咱们做的,可拿不到咱们的把柄,不是一样拿咱们毫无办法。>
真的惹急了咱们,让他政令出不了长安城,看看他还能强硬到几时。”又一个老家伙笃定的接茬说道,完全没有把李世民放到眼里的意思。>
“那个胡儿本就是得位不正,弑兄杀弟,逼迫父亲让位,这般的暴戾行径可是有目共睹,还能堵住悠悠众口不成。”这边又一位老者有些轻蔑的说道,显然对李世民很是有几分不屑。>
“唉,要是太子当初能够成功上位,哪还有某等今日之苦恼,也不会是今日这番惨淡的局面。”这位口中的太子,显然就是被李世民抢了位置,更是成了枪下亡魂的李建成了。>
世家中人当时可是一力属意这位能够继承皇位的,无奈李世民先下了狠手,竟然让他给做成了。押宝失败的这帮子五姓七望中人,因此没少受到打压也就顺理成章了。>
觉得自己成了苦主的他们,自然也少不了经常给李世民这个他们看不上的皇帝下点绊子,传点流言都是小儿科了,改朝换代的心思,他们也不是没有过。>
“可惜那家伙做事太过干脆,咱们想要换个人扶上位,一时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的儿子当中现在也就李承乾一个年岁差不多,偏又有些愚孝,不好为某等所用,可惜了。”另一个老家伙摇了摇头,满是惋惜的感叹道。>
“眼光不妨放宽一些,可以从他的异母兄弟中找吗,比如说赵王李元景对某等就颇为恭顺。>
而他的儿子也不全都是食古不化之人,魏王李泰就颇慕某等之学识,一直心向往之,这就是可造之材吗。>
蜀王李恪虽然一直有那帮子遗老遗少护着,与某等并不太贴心,可确实是个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未尝不会对那个位子感兴趣吗。>
某等需要做的,只是热心教导一下这些真正的贤才,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罢了。”这位有些得意的说道,这显然是故意挑起争斗的意思啊。>
“至于以后谁能真的坐到那个位子上,对咱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不论是谁坐那,都必须经由咱们,才能更好的将政令推行下去,这个天下说到底还是咱们在帮他治理。>
而且你们不觉得不论成与不成,能让那位感受到太上皇当年经历过的一切,已经是对他最好的惩罚了吗?>
这次的推波助澜,只是一番试探而已,看看这位到底能够容忍到何等地步,了不起丢一两个替罪羊出去也就是了,想要依附咱们的官员还怕少了吗。”>
最后一个发言的,却是在场这些人当中隐隐的核心人物,出自博陵崔氏的崔民干,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又称崔干。>
这崔干在大唐一统后,就一直在门下省任职,现任黄门侍郎,这职位乍一听可能跟太监似的,实际上却是门下省的副职,也就是副宰相一样的存在。>
要不是李世民有意压制世家官员们的位置,以他的资历和才能,怕是早就做到宰相一职了,在场这些世家主事人中,反倒以他的职位最高了。>
当然能做到堂堂博陵崔氏的主事人的位置,他本人的出身肯定也是非常不错的。>
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他,是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崔孝芬的曾孙,隋朝大将军、汲郡明公崔宣猷的孙子,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叔重的儿子。>
即便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