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惊无险除后患(1/2)

作者:历史小说
尽管凤阳知府平日里跟这两家关系不错,还经常有走动,此时却不想拿他们的人情。

开什么玩笑,那练达宁可是要升任按察使甚至监察御史的人,将来自己的年度考察报告就由他来定夺,写上几句好话,这乌纱帽就稳稳当当,写上几句推荐的话,自己就可能升官,若是写上一些负面评语,免官罢职那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凤阳知府宁可不拿这两家的几千两银子,也要把这个人情做足。不过,外面的两位并不知情,真是急得团团转啊。

明朝官员如有不法恶劣行为,按察使和监察御史可以随时弹劾,如果是一般的状况,如不作为、不称职、能力不够等等,就要写入年度考察报告。吏部会同各大学士就根据这些报告来给全国官员做鉴定,谁该留职、谁该升官、谁该免职、谁该贬官的,考察报告就是凭据,由此做出决定。可以说按察使和监察御史手中握着所辖地界所有官员的前程。

正因如此,凤阳知府决意要跟况且搞好关系,通过他打通练达宁的路子,为自己将来的仕途做好铺垫。

“里面传出话来了,许先生没事,老公祖把那个恶意告状的人重责了三百大板,还判决徒流三千里,那些起哄闹事的,也都责罚一百大棍。”雷震武转来转去,找到了一个衙役,从里面出来,通报了审案的进展。大家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左家父子紧绷着的表情的缓解了,既然许神医没事,左羚自然也就安全了。

虽然相交时间不长,左家父子跟况且倒是有了真感情,尤其是帮助他们解除了李家的婚约,简直是拯救左家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虽然是商人,感恩之心不比别人差,他们已经决定,如果在凤阳府保不下况且,就去南京甚至北京,豁出一切也要保况且安全。

至于况且说的跟中山王府小王爷是师兄弟关系,他们也不敢深信,万一况且只是忽悠李家的呢?所以他们不能指望这个。

事情虽然安全着落,左家父子却颇感纳闷:明明知府大人已经做到了,缘何不收他们送上的银子?白拿的钱,这凤阳知府却不拿,这也不是他一贯的风格啊。 帝仁慈,把砍脚剁手这些肉刑都改为杖刑三百,结果这些人保住了肢体,却没几个活着走出去。

杖刑死不死人并没有规定,这事没法掌握,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心理承受能力更不同,身体是否有别的疾病等等,存在各种情况。行刑之前也不可能给这些人来次全面体检。不过是打哪算哪,打死人也不偿命。

明朝杖刑还讲究专业性,五十杖打到什么程度,一百杖打到什么程度等等,嘉靖年间因严嵩的事,动用杖刑次数较多,神宗朝则不多见,后来到了熹宗时,杖刑又时兴起来,为了给文臣们实施杖刑,魏忠贤还专门在内廷组织一群精英天天练习杖刑,一定要打出专业水准来!

看到咽了气被抬出去的那人,况且心中并无同情,此人太恶毒了,死死咬住自己是什么用妖法的妖人,这不是把自己往死里整嘛。此人就算逃过今天这一关,况且也不准备放过他,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这滋味他是尝到了。

其余十几个人的一百棍也都打完了,一个个皮开肉绽、血肉淋漓,就算骨头不折,筋也伤着了,没有几个月时间别想复原,而且还会留下后遗症,就是金疮。

古人话本小说中,经常有金疮崩裂,此人一命呜呼的说法。这个金疮究竟指的是什么,临床是个什么症状,况且还真不知道。此时,看到这些被抬出去的人,忽然却有了一丝明悟。

这些人被抬出去后,几个衙役上来,用水拖地,把那些血迹擦拭干净。

凤阳知府叫来一个文书,让他写一篇告示贴满全城,意思是许明乃江南吴中才子,行医出自家传,并非什么成精的药王,今后有人再敢传播谣言,一律杖责一百。胆敢借此聚众闹事者,杖责三百,徒流三千里。

徒流就是走路,带着枷锁,背着行李粮食,走上三千里路,没有武二爷的体格、宋大哥的人脉,基本别想完成,十有**都得死在路上。

“老公祖圣明。”况且再次拱手称赞。

他不是虚言称赞,而是自内心,他真没想到事情会展到这一步。他原本以为抬出练达宁来,顶多是免于马上遭到毒手,最终能否获救,恐怕还得请小王爷师兄出面。

不料知府大人给足了面子,处理结果比他设想的要好得多。不但毫未损出了大堂,而且宣告凤阳绝不存在妖人,这等于彻底为他松了绑,解决了致命的后患。

凤阳知府冲他微微一笑,然后招手把捕头叫上来,掷下一根签子,命他缉拿凶手。

捕头唱喏领命,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个形式,到哪里抓凶手去?抓鬼呢,根本都没人看见是何人行凶,只能捕风捉影了。

况且又向上拱手。一堂案子审定,什么妖法妖人统统不存在了,这就把况且完全摘干净了。

一切均已安置妥当,知府大人站起身,一言不,调头就走。

地下站着的衙役急忙高呼:“大老爷退堂。”

三声退堂鼓响起,这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