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73节 死战城头(1/2)

作者:黄谛
这城下拔都借马力颠簸之势行那*正至紧要关头,欲开闸放水之时,谁成想突然一支利矢赫然迎面而来。好个拔都,不亏是身经百战之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拔都一手将身前女子尸身抱直,另一手猛带缰绳,胯下战马当即“唏呖呖”一声嘶鸣人立而起。

电光火烁之间,一支长约四尺的重矢斜斜穿过马脖,直直钉在了那女子胸前。这马脖受创,当下吃力不住,拔都胯下健骑立时马口喷出血沫翻身侧倒。这拔都虽然以骑术避过此夺命利矢,可无奈胯下山根尚在那女子尸身穴中,不防之下连人带马摔了个滚地葫芦。其时以性命为重,拔都无暇顾及其他,待他急急忙挣脱脚下马镫抽出身来时,却发出了震天惨叫。却见拔都那套在女子穴中的胯下山根因收束不急,坠马落地,竟然弯折了。

这城上武馗见一箭就将那畜生放倒,当下心中甚是得意,急忙又是“嘣、嘣、嘣”连出三矢,不过此时拔都身边亲卫却已然赶至,纷纷竖起手中臂盾抵挡,三矢自是无功。

不过城上将士眼见知州大人一箭之威,果然将那杂碎射于马下,当下就在城上发出了震天的欢呼之声。可众将士却不曾想到,因主将受伤,蒙人愤而大怒,当下就在护城河边大开杀戒起来。

只见当时残阳似血,红云满天,利州城下顿时血光并现,成队成队的宋人百姓被蒙人驱赶到护城河边集体枭首。本已被鲜血染红的护城河水更是被染得比鲜血还要艳红,城头上的近万守城将士无不虎目赤红,泪水盈眶。

确说不过多时,蒙军主帅得知了拔都遇袭,命手下大开杀戒之事,当下急忙下令那城前扰袭之事作罢,命人将余下的宋人百姓驱赶而回,只在河边抛了下了千百具无首残尸。

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本是阔端大军十月初一破剑阁,初七日转战利州,因亲率军士攻上利州墙头,生擒利州守将刘太尉而立传《元史》的郝和尚拔都,却在大汉开元元年十月初四这日,于利州城下折了山根。

所谓蝴蝶效应,不过如此而已。

这拔都被军士抬回营中,当下自是痛呼不止。这折了山根之症,若换是现在当是称为海绵体撕裂拉伤,是要切开来做手术的。但在古代对这种病症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阔端虽是遣了军中本是专职制造毒物和祭祀天地的萨满巫师来帮拔都治疗,但巫师的手段也不过就是给拔都折损的山根敷上一层恶臭的草药,然后就在营帐里跳起了大神。

眼见手下的一员猛将居然出了这等龌龊的丑事,这大怒之下的阔端当下自是把仇算在了利州城中百姓的头上,当下既命连夜伐木,制造攻城器械,发誓定要在三日之内攻下此城,城中男女、老弱、鸡犬,一个不留。

又命人前往剑阁城下将那原本准备用来攻剑阁的毒器、火器取来,当下诸军备战,自是不提。

大汉开元元年十月初五,利州大雾。

上午巳时,蒙军开始攻城。

只见大雾之中,数千宋人百姓被驱赶着来到了利州南门前挖掘护城河道,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利州城前约十余丈宽的护城河水就被改道引走。随后就见百姓们在蒙人皮鞭的指挥之下,就近掘土填埋河道。城下蒙人凶残,百姓之中若有人稍有怠慢,轻着拳脚皮鞭相加,重则挥刀枭首。那城下宋人百姓虽是恨急,却也无法反抗,反到只求卖力干活好进到城下,得城上守军庇护。

午时末刻,日出雾却未散。

利州城前的护城河已被填满了大半,主帅阔端当即下令突城。

只见先是三千蒙军托落赤沿护城河道三轮奔射,再是五千驱口在一千阿勒斤赤的驱赶下抬着昨夜连夜伐制的攻城长梯向城墙冲去。

这次阔端攻蜀的八万大军之中,只有两万余是他的蒙古本部,其余六万皆是探马赤军。这蒙古本军,全部由蒙古本族人组成,是蒙古的主力战斗部队。据《元史·兵志》记载:“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千户组织是蒙古军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战争的需要,蒙古军不断扩编,至元朝后期,据称有四十八万人。元廷被明军逐出中原后,在几十年中仍能与明朝抗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北方草原保留着一支数量可观的有战斗力的蒙古军队。

至于探马赤军,所谓“探马赤”一名,来源于突厥语的“答摩支”和契丹的“挞马”,意即“扈从官”和“前锋之士”。探马赤军是蒙古的精锐杂牌骑兵,又称“重役军”或“先锋军”,专门担任攻坚冲锐或镇守战略要地等艰巨任务。其成员主要是从蒙古、色目部族中挑选而来,也有少量汉人,但核心和骨干则选自蒙古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烈思和札剌儿漠南这五个部族。不过探马赤军的任务多是打冲锋当炮灰,因此形象地位虽然不好,但却是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幕后主力。

却说这五千百姓被驱赶着抬上攻城用的长梯向那城墙冲去,虽然众人知道此去有死无生,但少数人还是冀望至城下时城上同胞能施以援手。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