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69节 战鼓隆隆(1/2)

作者:黄谛
大宋端平三年十月初四,也是大汉开元元年的十月初四。

在成都有些无所事事的刘威终于等来了十月一日当天蒙军攻击剑阁城的战报。

和围困文州的蒙军一样,阔端所部在围困剑阁城的时候也采用的是围三掘一的策略,并且只许进不许出,因此这封按理说十月初二晚上就该到达成都的战报,却是在沾染了十余名驿卒的鲜血之后这才翻山越岭抵达成都。

战报很简单,只是说蒙人十月初一大早开始攻城,酉时歇止。蒙军从东面主攻,西北两面佯攻,剑阁守军伤亡逾千,但绞杀蒙人战奴驱口近万人,蒙军精锐近千人。

刘威丢下剑阁的战报,目光再一次放到了眼前那幅巨大的“冉氏堪舆沙盘——金牛道”上。这是按照刘威先前的交代,冉氏兄弟又花了两天时间对照古籍和成都官府中收藏的军事地图,做出了一比三百的蜀道及方圆三百里范围的地形沙盘。

古时,入蜀只有金牛(剑阁蜀道)、阴平、米仓三道而已。

此时,标记着王连部队的小旗尚在蜀道的中部。按照以往的行程计算,就算王连部昼夜行军,增援剑阁并且投入战斗的时间也是还要后延两天方可。而从蒙军第一日的进攻就能付出万余人的伤亡代价来看,蒙军接下来的攻势势必还要更加猛烈,真不知道剑阁城能不能坚守得住。

可眼下,王连与剑阁之事尚还在次要,只见刘威目光一转,顺着“金牛道”移动到了它边上的“阴平道”上。从丁黼发出第一封书信之日算起,到如今已经整整七日,却从未收到来自文州的只字片语,甚至就连派往阴平古道内侧清川的快驿也不曾得见回报。刘威此时越发的担心,担心因为自己的出现影响了这段历史的进程,就好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连续性的蝴蝶时空效应。

不过此时,这沙盘的作者冉氏兄弟却不知道刘威心中所虑,只见其兄冉琎观察到刘威陛下之目光久久停留在“阴平道”上,当即出言讲解道:“阴平古道,以地居岷山之东摩天岭之阴(北麓)而得名。由文州(在今甘肃文县)而南,越摩天岭过清川、青溪镇,经龙安至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再至绵阳,可出成都之北,直下川西平原。”

弟弟冉璞接过兄长话头,继续道:“此道极为险峻,平时惟樵猎可通。古道向以地形偏僻险恶、易被忽视而更隐蔽,由此进袭成都往往能收出奇制胜之效。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诸葛孔明北伐,平定阴平、武都,谓“全蜀之防,当在阴平”,因而置戍;后因“流马”小船发明,白龙江水运频繁,因而开发成为川、陇之间的一条通道。曹魏景元四年,钟会、邓艾伐蜀时,屯田沓中的姜维闻讯提醒后主亟遣兵守护阴平桥头,后主却未在意。姜维迅速回军扼守剑阁,扼钟会大军于剑门之外。邓艾向司马昭请示从阴平道进兵:“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趋)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钟)会可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司马昭依从。邓艾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出剑阁姜维军后,先至江油,击破涪城、绵竹,进逼成都。刘禅震惊,自缚出降。”

这兄弟而人一唱一合还是甚是默契,竟然将这大段的典故背诵了下来。谁知这兄弟俩话才一出口,刘威眼中却是精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那王羌立时接口道:“自邓艾后,阴平遂成为取蜀之捷径,据蜀者亦多注重对阴平道的防御。五代时,石敬塘攻两川,西川帅孟知祥一面遣军争剑阁,一面派军趋龙州(今龙安),扼守要害,以备阴平故道;石敬塘果然遣军欲从阴平道进兵,因西川兵有备,败还。蜀地三道之中,惟阴平道最为险恶……”

“且住……”刘威突然打断了王羌的解说,指着冉璞问道:“汝刚才所说“流马”小船?可是诸葛孔明所制的“木牛流马”么?”

“正是!”兄弟俩皆愕然,一同点头。

刘威当下大喜,急忙道:“可有图样、实物、速速取来与朕观之。”

虽然众人见到刘威如此反应皆莫名其妙,但那冉氏兄弟却是十分的机灵,当下这弟弟也不顾什么礼数撒腿就跑,不过盏茶的时间就从偏殿边上工部办公所在之处取来了刘威所要之物。

当下刘威自是命人呈上一观,谁知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却傻了眼。

只见冉璞取来之物正是两件精巧的模型和一卷绘满图画的绢锦,先不待刘威参看那绢锦,只看模型心就凉了。这两件模型之中,前一件身方,身下有一大轮,另有前短后长四足,正是后世被人揣测为木牛变种的独轮车;这后一件则身长,前后身侧有双轮,外形和刘威曾经在历史书上见到过的宋代车船相似。不过这宋代的车船是船身大轮子小,而这模型却是轮子大过船身。

刘威还不死心,随即拿起两个模型再问道:“此二物真是‘木牛流马’?”

“陛下,此物正是‘木牛流马’!”

刘威无奈之下,心道:“好嘛,又被忽悠了一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