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皓缓缓的将双眼全部睁开来,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起床活动。
公子要起床,屋内的家奴和丫鬟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
穿衣、带帽、洗脸、刷牙、梳头,近十个人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赵皓从来没这样被人伺候着过,而且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贴在身边,温软的小手在身上摸来摸去令他全身的骨头都酥了,处女特有的体香沁入心脾,那种舒爽的心情别提多带劲了。
但是也有不爽的地方,比如洗脸要用面汤,看着铜盆内那半盆冒着热气的白白的面汤,赵皓心中其实是排斥用它来洗脸的。不过比起面汤洗脸,赵皓更不爽的是梳了头之后,还要在头上插上一朵牡丹花……
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但不甚普遍,明清时期也偶有为之,唯独两宋却是蔚然成风。别说上层社会的权贵高官、公子王孙出门都爱戴枝花,也不说“四相簪花”那是宋时的佳话,你若去读《水浒传》,便会发现那些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梁山土匪们也是团花锦簇。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外号也直接叫“一枝花”……
而令赵皓大开眼界的则是刷牙,在他的印象中古代人应该只是用茶水或者盐水漱口而已,却想不到在这个时代已有了牙刷和牙膏:牙刷是用上好的柳枝剥开皮来,疏松的木质纤维如同木齿梳,再蘸上茯苓煮成的牙膏,与现代刷牙方式差不多,不用担心有蛀牙。
穿戴完毕之后,赵皓缓缓的站了起来,在铜镜之前好好的照了一照。
他身体孱弱,但是身高并不矮,约有一米七,一文钱约五克重,一贯钱就是十斤重。赵皓大病后首次出门,谢芸为了让宝贝儿子开心,让账房支了一百贯供宝贝儿子挥霍。这一百贯便是千斤的重量,只能用马车来拉了。
当时的米价一贯一石(约120斤),算起来一文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三毛钱,百贯其实购买力相当于三万块钱,对于现在的普通富二代并不多。但是其实不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五贯钱能买一个婢女,一百贯能买二十个婢女,其价值远远不止现代的三万块。
然而作为江宁四大府之一的赵府,家财千万贯以上,一百贯还真的不多,何况这是宝贝儿子大病初愈后第一次出门,谢芸一高兴便给了个整数。
但是北宋的铜钱交易不便,乃至整个宋代的钱荒却是事实,出门带一百贯钱已经算不少了,再带多了便要出动一个车队了。
前有猛将赵伝开道,后有马车驼着成袋成袋的钱压阵,赵皓只觉有一种飘在云端的感觉。
……
阳春三月,莫愁湖畔,游人如织,杨柳如烟,湖面平整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上午的阳光照在湖面上,如锦如玉。一艘艘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来回穿梭,惊起的白鹭不时从栖息的湖面飞起,舒展白色的羽翼,在春日温润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倩影。
赵皓的目光被这春日美好的景致所吸引住了,白云倒映在湖面,他看到游鱼在白云里穿行,鸟儿在湖水中飞翔。
一艘艘兰舟和画舫内不时飘出悠扬而悦耳的丝竹之声,偶尔会夹杂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这样美好的天气里,在深闺中闷了一个冬天的女孩儿也忍不住借着踏青的名义出来透气,湖畔上也有无数学子游览踏青,其中也不乏富家公子借着踏青之名趁机寻芳猎艳,这原本就是一个**的季节。
赵皓自然不是来寻芳猎艳的,虽然他前世是绝对的草根吊丝,但是他尚未饥渴到整日精虫上脑的地步。更何况如今这孱弱的身子骨也不足以支撑他在床上一展雄风,他迫切需要的是功德值,这也是他上街的目的。
他掀开轿帘,四处张望,很快便发现了目标。
赵府公子出行,街道上一片大乱,行人纷纷避让,前头便空出了一大片街道,然后赵皓便见到了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奶奶正拄着拐杖要过街道。
卧槽,扶老奶奶过马路,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积攒功德的机会!
赵皓急声喝道:“快,给本公子扶那老奶奶过马路!”
ps:新书小幼苗,求推荐票、收藏、打赏、点击等物灌溉,请诸位将其他书的推荐票暂停下,拜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