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崔,这是一个荣耀了百世的姓氏。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乃至于大唐太宗重订《世族志》时,取李家为第一等,皇后长孙家为第二等,第三等,就不得不取崔氏。
虽然李唐两百多年的各代皇帝,都以打击世族为己任,而崔氏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发言权,但崔这个姓氏,仍旧代表着比李家更加久远尊贵的骄傲。
崔漓的崔,就是这个崔。
若是数到远祖,崔漓应该算是博陵崔氏的旁支后人。
只不过崔酲好面子,所以只说自己家是博陵崔氏的后人,旁支二字,隐瞒得滴水不漏。
真正的崔家一直都是骄傲的。
崔漓从小也是被这样教育的。
只可惜,崔酲是这个旁支家族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所以潜移默化,崔漓虽然有着属于世族大家女子的骄傲自尊,也有遗传自她父亲的虚伪和功利。
所以,明宗下旨采选时,崔酲虽然已经非常明白地告诉她:“如今的后宫云波诡谲,踏进去就是万丈深渊。咱们家目前稳当得很,实在不必要去蹚这趟浑水。你找机会,让自己落选就是了。”
但崔漓却不这样想。
自己家的底细自己家清楚,难道那些真正的大家族就不清楚了么?人家不过是因为没碰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懒得搭理自己家罢了。
所以,自己的婚姻事,其实很尴尬,想要嫁给真正的世家大族,只怕是很难的。而真让自己去跟朝中这些所谓的新贵们联姻——又有哪一个,比得上当今的皇帝呢?
当然,后宫是很乱,可是再乱,有谁能乱到一个不争不抢袖手旁观的小小嫔御头上?只要自己拿定了主意三年五年不跟明宗有牵扯,只怕便是当今那位浅薄苛刻的皇后,也是拿自己没有办法的。
至于三妃——崔漓想了许久,才决定:要跟她们划清界限。
因为,她们三个人,都不得裘太后的眼。
从先帝一朝开始,只要不得裘太后的眼的官儿,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虽然明宗一朝已经有了细微不同,裘太后不再出现在前朝,但大明宫里,崔漓笃定,肯定仍旧是由这位太后拿最后的大主意。
既然如此,自己只要不争、不搀和、取悦太后,做出个不卑不亢的样子来,跟三妃保持距离,对皇后保持尊重,那个压根没见过世家大族嫡支女子的明宗皇帝,还不是手到擒来?!
崔漓咬着牙决定:自己去搏这一把!
所以,面选的时候,她悄悄地撩拨了程氏和贺氏一回,果然,两个硬气的小娘子都跟着她“同仇敌忾”起来,大大地顶撞了德妃贤妃一回,完美地在裘太后和明宗面前亮了相。
至于进宫之后,虽然邹皇后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肤浅,可还是被自己的风姿慑服,竟然御口钦赐了“高雅”二字来评价自己。
崔漓十分高兴,也十分警惕。
这个邹皇后,不是个蠢货,看来,会更难对付一些呢。
……
二
其实,邹皇后不是个坏人。
她也很是愿意高看自己一眼。
而且,其实她明里暗里,还是很照拂自己的。
崔漓慢慢地在心里说服自己,不要真的与邹皇后为敌。
一起大闹、一起进宫的程氏显然比自己更快地适应了宫廷生活,高高兴兴地袖手旁观起来。而且,她似乎更加懂得隐藏自己。
比如现在,自己因为位份和被邹后称赞的缘故,被三妃和大家拿来当靶子时,程氏却在远处看戏。
崔漓终于很直接地“晕倒”在了地上,然后干脆利落地以“身子不适,许是中暑”这样的借口离开了端午宴席。
身边的两个陪嫁侍女都掩着嘴笑了一路,低声赞道:“小娘,你胆子真够大的!”
崔漓微微翘翘嘴角:“皇后不在场,这种作态除了招圣上厌恶,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不成?我可不去给她们当那个陪衬。”
崔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