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是这王大夫并不嫌贫爱富,尤其体恤穷人,诊金随心。
崔丰怎么没请这位王大夫呢?崔天赐心中想着随口就问了出来。
黄立一笑,道:“这王大夫的口碑只在市井之中流传。富贵人家请他的并不是很多,因为他除了针灸很多方子都是偏方,土方,价格便宜,贵人看不上眼,所以王大夫的名气比不上贵人吹捧出来的所谓名医。”
崔天赐心道,这看病啊还是的不看广告看疗效。这王大夫疗效实在,如今务必将这王大夫请回去。“
王大夫的医官开在西门大街剪子巷,刚进了巷口,便看到排队的人流。
崔天赐心底有赞了一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排队的病人说明了一切。
全绪升在这中下层群众中颇有面,一边打招呼,一边分开众人前行,不多久来到了医馆门口,正中间一副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瑜盛堂”,左右门框是一副对联,上联写道:“是乃仁术”,下联为“必为良医”。取自名相范仲淹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看来这王大夫也是科举不成,转而向医啊!
感叹完毕,崔天赐跟着全绪升,谢安和黄立三人便往医馆内走去。医馆正中是个医案,医案后面坐着的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面容清瘦,一缕胡须飘在胸前,看起来甚是儒雅。
老者旁边还坐着个十岁左右的童子,看样子颇为认真,一手搭在患者腕上正在诊脉。片刻之后诊脉结束,童子向老者说着他的判断。
老者一边手搭患者的脉搏,一边点头,看来童子的判断颇为老者认同。
老少二人各自诊完了脉象,老者便开始写方子,看来这个患者并不需要针灸。方子是老者口述,童子代笔,写完之后,老者再审查一番,确认无误,才交给患者去抓药。
眼看之前的患者刚刚离去,趁着这个当口,崔天赐一行人赶忙上前。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