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十分受阻的,还不如跳出开封这个藩篱,另外去一地,谋求发展,这件事情也成为他非常纠结的问题,眼下这从公元954至陈桥兵变前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自己的父亲的发展情况是十分光明的,可是自己这个先知的存在是否会打破这个平衡,这到底还是个问题,还是个问题啊!
赵德昭不知道的是周太祖郭威之时就已经命武德司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而郭荣亦是如此,还有一个背后的长春堂也在盯着他,其他暗中其他势力不知道有没有。若是这么一想,恐怕赵德昭就得坐立不安,即使离开京城之地,恐怕日后行事也得小心翼翼。
……
大风肆虐,北方一片寒意。当日郭荣就命手下大军驻扎在晋阳城外。
可是当日军营之中即爆发出一股不协调的声音:大军刚至城外,周**营之中一些将官和士卒剽掠百姓之家财和粮食,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纷纷避让,躲入山谷之中。
不久之后,郭荣见汉地百姓避之不及,不夹道欢迎周军,于是乔装改扮一番,混入逃难百姓之中,问那些逃难的百姓,他们皆道:“周**队残暴不堪,只好避之锋芒,入其山谷,以保全自己家人的性命。”
郭荣听到后,良久感慨,忽然想起父皇临终前说的,百姓如水,君如舟的一番遗言,郭荣回去之中,昭告军中众将士,命人禁止剽掠,安抚农民,止征当年租税,募民入粟拜官。这一系列措施,约定军纪,秋毫无犯,若有违反,必杀之,众将士听了无不就范。
不久之后,郭荣的“不侵害百姓”的政策受到了汉国百姓的热烈欢迎,汉宪州(山西静乐南)、岚州(山西岚县北)、石州(山西离石)、沁州、忻州(山西忻县)、代州(山西代县)先后归周。
周军战线推进过快,出现了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粮草不足的问题,郭荣又发泽、潞、晋、绛、慈、隰及山东近使诸州民*运粮馈军。
大路上运粮车队络绎不绝,如同长龙,一字摆开,浩浩荡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
郭荣听说汉国的几个州都囊入周国版图,十分高兴,命大军加紧攻城。
五月,周军在晋阳城下,旗帜环城四十里。
晋阳城内,皇宫中,此时刘旻急得团团转,这几个月来吃不好睡不好,自从上次高平之战之后,虽有小胜,但是如今周国大军围困晋阳城已经一个多月了。这几日病倒在在床头,现下他已经疲惫不堪,汉军败亡的消息流言蜚语一样充斥着整个晋阳城,城中的百姓听了十分地惶恐,晋阳这些日子粮价都涨了不少,再这么下去汉国就要亡了啊。刘旻现在已无力再战,耶律敌禄在高平之战中没有出手,而是坐视汉国大军惨败,而后辽**队又撤离,往北归去。
此时必须代替汉军主打一线,否则汉国就要彻底灭亡了,刘旻一脸愁绪,看来自己这边又要亲自特命官员求援辽国。
自从三月十一日,高平那日一战,契丹退走,人马滞留辽州外围,拖不得困。周军控制了北面的晋阳到太行山一线,太行山以东也是周朝治下的河北诸镇。辽国上层告知,严令这支残军沿着辽州直线南下袭扰周朝粮道。
与此同时,晋阳城上空浓烟滚滚,城外,周军四面合围,杀声震天。周国将士们奔走在尸山血海之战,血与火,交织成一片。两国交战,到处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周军调来几驾攻城的抛石机,把一颗颗上百斤重的石弹砸向城头,每一颗巨石砸落下去,都腾起一团浓厚的黄烟,烟雾重重,把晋阳城轰得千疮百孔,但是晋阳城依旧屹立不倒。
晋阳坚城乃北方重镇,又是汉国都,此城就地取材,用粘性极强的黄土夯打而成的,此等粘性黄土夯打结实了之后真和水泥一样坚固,又比水泥多了几分韧性,如今反倒成了比石块垒就的城池更好的凭仗。若是砖块所砌成的,此刻恐怕在巨石之轰砸下,安有完卵,墙倒城塌,那时候只待周军将士沿着倒塌的城墙就能进入汉国晋阳外城内。虽城墙不到,可是**凡胎之人岂能和金刚不坏相提并论,那些守城将士们避不开石弹的侵袭,巨石辗过,被砸成一团团肉泥,一路血肉。血液四溅……看上去一阵恐怖恶心。
过了一段时间,周军的抛石机上的石弹不足,又调来弓箭手,朝着城墙上射去。城下那一排排集束似的弩箭,漫天的火箭如飞蝗一般射来,朝着城头倾泻,又若暴风骤雨般的猛烈打击,时时刻刻地不停歇,城墙上的汉军士兵只好架起盾牌,应对箭雨,抵挡城下敌军的来袭。
这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到处是冲锋陷阵、喊杀震天的士卒,到处是倒卧血泊、已经永远也不会再爬起来的死尸,尸体堆在战场之上,垒砌成堆,城墙之上也有汉军士兵掉落下来,那场面真是震撼人心。
周军见晋阳城攻不下来,就从远处推来几驾云梯,将士们顺着云梯上去攻城,只见那高高的城墙上到处都爬着人,观此阵仗,周军正在用最常规的攻城战术:蚁附。士兵们架起云梯,然后借助云梯,爬上城墙。城墙上头的汉国守将士卒们拿起木头,极力把云梯往外推,云梯上爬满了人,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