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一章 三世之魂、前世今生(下)(2/3)

作者:未知
赵德昭言道:“官家,臣侄不敢,只是军中将士俱为功劳一事而牢骚满腹,这样下去军中,恐怕——”

赵光义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厉声道:“恐怕,什么?你莫非不知高粱河一事?那夜,你赵德昭的大帐之内挤得下吗?”

赵德昭诚惶诚恐道:“官家,臣侄有罪,只是……”

“只是什么……”赵光义想继续听赵德昭怎么说。

“官家可以怪罪于我,但是军中将士无罪,他们都是为官家,我大宋出生入死的,还请官家赏罚分明,先赏灭汉功臣,再惩罚攻辽不力之罪。”

赵光义大怒,想起诸将在找不到自己时曾有意立他为帝,随手摔了桌子上的一方石砚说:“你是在教导朕怎么做吗?现在这皇宫不是你赵德昭的皇宫,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石砚落地,碎了,听得赵德昭一阵心惊肉跳,连忙跪在地上,说道:“官家,那日的事情都是德昭的错,可……”

“不要什么可是不可是了,朕刚刚说过了,‘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你’下去吧!朕今天很累,不想再‘见到’你了,你……好……自……为……之……”赵光义说到最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回道。

“是,臣侄告退,还望官家好好思量,莫要让赵家江山……罪臣退下了。”赵德昭退出大殿,只身回了府门。

回了郡王府,赵王氏看到赵德昭心灰意冷的样子,说道:“王爷,你怎么了?”

“娘子没事,委屈你了。”赵德昭出言安慰道,“孩子们怎么样了?”

“王爷一切都好!”赵王氏根本就不知道赵德昭为何这般问道。

赵德昭一脸愁绪,自己好歹是先帝的皇子,如今听风言风语说赵光义的帝位不正,也讪然一笑,疯疯癫癫地笑了起来。

当夜四周寂静,一丝风吹草动的迹象都没有……

后来下人们发现赵德昭死在了府内。

皇宫之内,正在酣睡的赵光义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给谥号,后又改封为吴王,又改封为越王。

赵德昭见赵光义抱着自己的尸体,心中道:“我死了,这样就如你所愿了,希望你好好待我的子孙。”随后灵魂飘出已死的躯壳,慢慢悠悠地朝着四周飘散。

太平兴国六年冬(981),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德芳,寝疾薨(一说德芳“卒”),年二十三,赠中书令,追封岐王,谥康惠。

“你我即为叔侄,我念你是我的亲人,只是如今你贵为帝王,全然不顾血缘亲情,你还是不放过太祖皇帝的子嗣,连无父无母的德芳你都不放过,即便历史被你篡改,也抹不掉你的假仁假义,伪君子!”

雍熙元年(984),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三十八岁。赵德昭见到自己的小叔叔也死了,心里已经彻底绝望了。

“你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哼,也对,不知道我的父皇之死是不是你所为。”

赵德昭的灵魂不知道飘了多少年,后见到自己的弟弟死了,自己的叔叔也死了,这一切都是赵光义做的孽。

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赵光义的后世一直都防备这太祖皇帝这一脉。北宋末年,赵德昭的灵魂一直盯着大地,他的赵德昭的灵魂亲眼见证了靖康年间,北宋东京城破,北宋亡国,靖康二帝北还,大宋的半壁江山被金兵占领,靖康之耻又上演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无数百姓惨死,中华文明又再一次受到外族的侵略和踩踏。

“呵呵——你赵光义的子孙真是窝囊之极,当年从我太祖一脉中抢了皇位,现在真是一报还一报,你赵光义的子孙都被金人掳去了,活该断子绝孙啊,可惜我大宋江山了,可怜我汉人百姓。唉——”赵德昭叹了很长一口气。

他的灵魂继续在天空之中飘荡着,而后见证了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子孙赵构杀岳飞等中兴将领,又重用卖国贼秦桧,自己也没有子嗣,看来预示道了太宗一脉机关算尽、坏事做绝的事情,赵构把皇位归还给了太祖皇帝一脉中,几百年之后,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10万军民投海殉难,海上浮尸10万,血泪山河、孤魂中国,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海自尽,宁死不降、何其壮哉!宋室覆亡,南宋亡。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可怜我大宋三百多年的基业就这么毁了。”可惜长时期的落后统治已经销毁了很多常年来积攒下的优秀文化果实,赵德昭又感叹道,“崖山以后无中华。”

元朝之后,燕云十六州终于回到汉人的怀抱,当年赵德昭就是因为伐辽一战中而亡,不过当看到四百多年后故土的回归,赵德昭的心中还是挺高兴的。

而后明朝建立,相权废除,皇权统一,国家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明朝是个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家,不愧是我华夏子孙,有胆魄,比弱宋强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