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二征伐唐、淮南之争(2/3)
作者:未知
二月初,赵德昭这次带领老九、黑衣人他们一起赴往淮南。
在路途之上,赵德昭获知刘仁瞻不久之后得了病,而此刻遂与老九他们分头行事,委派他们守候在淮河边上,寿州城南的小山丘不远处,一定要等候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
据历史记载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看到寿州城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而唐国对寿州城虽然十分关注,但是李璟也未有任何表示。
赵德昭记得在《资治通鉴》记载:其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为小校所执,仁赡命腰斩之,左右莫敢救,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以救之,仁赡不许。廷构复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妾与公何面目见将士乎!”趣命斩之,然后成丧。将士皆感泣。
所以赵德昭受义父之托,也要尽力援救,或许救下刘崇谏也能让整个寿州的情况改变过来。
之后于二月初,赵德昭一行人赶至淮南军营,赵弘殷见到自己的孙儿又来了,十分高兴,问了家中一些琐事。
刘仁赡于不久之后,气得得了病。
二月中旬,没过几日,确如历史一般,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准备趁晚上渡过淮河投靠周国,不过老早就被等候在那里的老九他们发现了,刘崇谏恰好被一个唐国小军官发现,被抓了起来。
随后埋伏在一侧的老九他们还是看到了,于是乎出来,杀了唐国的小军官,把战战兢兢的刘崇谏给救了出来。
刘崇谏见到自己安全了,对着老九他们,拱了拱手道:“多谢义士相救,不知义士尊姓大名?”
“少将军无妨,我和你父亲是老相识,还是叫我九叔即可。”
“九叔好!”
“少将军是不是要去向周军报信,我们正好一路,等过了那道山丘,就是周军大营,护送于此,再分别。”
“呃……不瞒九叔,侄儿确实是向周军投诚的!”刘崇谏毫不晦涩,直接把此次行动给说了出来。
老九唠叨个没完:“这个我家少主让我吩咐一句,这几日或是一段时间内,你就前往不要回寿州了,少主如今也在周军营帐之中。若是回去,就带领周国大军回城,还有可能令尊手下的孙羽将军即将投诚周国,到时候寿州献城之际,少将军即可回城。还有一点,就是周国皇帝是不会伤害令尊性命,相反令尊还会升职。”
“侄儿多谢九叔的忠告!不过你口中的少主怎么会知道我军的情况?”
“呃……此乃我堂机密,勿告之。”
“那好,九叔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恩!”
等护送了刘崇谏过了山丘,老九他们就告辞了,随即出没于荒草之间,不久赵德昭就收到了刘仁瞻之子平安的消息。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当夜,周军营帐之外有一唐国小将自称为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请求见周军主将,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不久之后,李重进于营帐之中出来,接见了刘崇谏,然后听闻是投靠周军,李重进呵呵一笑,接受了投诚。之后李重进飞书一封,向天子郭荣告诉了此军情。
天子听说了此事十分高兴,于是乎于二月二十二日,亲自下诏于三月亲自巡视淮河前线。
当时周**内认为唐国援兵强大,大多数请求罢兵,天子郭荣也对此犹豫不决。
三月十二日,时李谷寝疾在第,郭荣派遣大臣范质与王溥问策李谷,李谷上疏道:“寿州危困,破在旦夕,若我大周天子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唐国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郭荣听罢很高兴。
三月二十日,郭荣任命王朴任东京留守,兼管开封府;以三司使张美任大内都巡检,侍卫都虞候韩通任京城内外都巡检。
三月二十一日,周国亲征大军自开封出发。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领水军从闵河出发,沿颍河入淮河,令驻守在当地的唐军感到惊恐。
三月三十一日,郭荣至下蔡。
四月四日晚,郭荣渡过淮河,抵达寿春城下。
四月五日,次日一早,郭荣大军驻守紫金山南麓,赵匡胤被任命为为先锋。
赵匡胤对阵唐军先锋寨与紫金山北麓的一处军寨,一日内,攻下二寨,阵斩三千余人。唐军甬道被截,自顾不暇。
天色入暮,郭荣分兵把守新占领的军寨,自己则返回了下蔡。
……
那边唐**中
唐军中朱元自恃收复了舒州、和州,念叨自己有功,不听李景达调度。
而齐王监军陈觉与朱元之间关系并不好,在齐王面前反诘朱元,又上疏至江宁府李璟处。
李璟听其言,以武昌节度使杨守忠替代朱元的职位。之后,陈觉假借李景达军令,召朱元至濠州“商议军事”,欲借机夺其兵权。
朱元觉察了陈觉之阴谋,愤懑感慨,欲自杀。后朱元门客宋洎成功劝说朱元,举全寨上万人投降周国。
朱元的投降为唐军的投降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