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朝鲜使臣说,要跨海到山东来避难,明朝方面顿时就慌了,因为朝鲜虽然丢了大部分国土,不过国内还有几十万男女老少,这么多难民涌进山东,山东半岛上立马就乱套。( 网 别的不说,单说给这么多人准备的救济粮,就得几十万石,这么多张嘴,吃都能把山东给吃垮了。
再加上要安置“就业”,这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山东境内几年前刚刚经历水灾,黄泛区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很多本地的百姓还没法安置呢,更别提这些外来的朝鲜人了。
然而,明朝又不能明着拒绝朝鲜人过来避难,毕竟是宗主国,脸面还是得要的。如果真的见死不救,以后各地的藩国就别想要了。
不出兵去救,朝鲜就举国来明朝避难,吃死明朝;要出兵却出不了,只能求北平军,而想要北平军出兵,就得同意开放海疆,开放海疆,明朝又不肯。这些破事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究竟是开不开海。
明朝廷收到明使的奏章之后,连续开会讨论了几天,终于妥协,同意开放海疆,不过只同意开放山东沿海,其他地区依旧是封闭。与此同时,明朝还画出了几个开放的港口,规定只能在这些港口靠岸交易,并且限制每年来港交易的次数与船数。搞来搞去,跟封贡贸易还是没啥区别,根本就不是开海。
万磊收到这一份所谓的“和议”时,直接就扔回到来使的手上,只扔下一句话:“不是开放山东,而是开放东南沿海,不是限定贸易,而是开放性贸易,我方要求全线开放。如果不肯答应,那我方就只能协助运送朝鲜难民入山东,到时候,你们自己看着办。”
好一个看着办?明朝要是能看着办,那就不必妥协了。明使只得又派人千里加急传书,将万磊的回复带回金陵。这一来一回又得花上几天的时间,万磊都快烦透了:皇帝小儿也真是的,如果真有诚意,早就盖派出全权议事大臣了,现在来回跑,明显就是没有诚意,还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明朝如此低效的办事过程,朝鲜实在是等不起了,秀正在与倭国水师的来使交谈,而交谈的内容自然是划定海疆一事,刘文秀一力主张,朝鲜西南部沿海海域全部归北平军管辖,倭国水师不可在这一带活动。
而倭国方面却是软磨硬泡,请求准许其在朝鲜沿海活动,以便于其剿灭朝鲜国的余冦。并口口声声地承诺,绝不跨过鸭绿江口及以西海域。
对此,刘文秀当然不会同意,他只声明一点,以后北平军与倭国之间,以对马岛为界划出一条直线,以西归北平军管辖,以东归倭国,如果倭国水师再敢私自越过这一条交界线,那就是公然侵占北平军领海。
刘文秀态度之所以如此强硬,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万磊的指示,要尽力“激怒”倭国,让倭国先“打”第一枪,北平军才好“自卫反击”。
面对刘文秀的强硬表态,倭军来使却不敢当场拍桌子,只是跑回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此事。而倭军在前线作战的是主将波斯义将,这个家伙因为连连的胜绩而有些飘飘然,见北平军如此不给面子,很是不爽,下令水师原地不动,打算就赖着不走,看北平军能怎么地。
北平军暂时还真不会拿倭军怎么地,这不,刘文秀非但没有主动出击,而下令船队后退几十里,退回到辽东半岛沿海。倭国水师见北平军不战先退,以为北平军害怕了,所以更加猖狂。水师直接靠岸,配合6上的倭军一道向龟缩到鸭绿江边的朝鲜军起总攻。
刘文秀这一退兵,原本还抱有一丝幻想的李芳远彻底地绝望了,而绝望的不只是他一个,还有他身边那几十万老弱病残,他们看着己军的防线一条一条地被击溃,死亡的阴影一点一点地靠近,只能呼天抢地,只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数十万朝鲜人在鸭绿江边“背水一战”,随时都有可能被围歼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到了北平城,而朝鲜国派来的使者不但声泪俱下地向万磊求救,还跪到明朝使团的面前,要明朝使团行行好,给朝鲜国人一条活路。
“不是我不肯救你们,我都派出船队去准备运人了,可是明朝方面不同意接收,我们无偿帮忙救人,总不能把负担也往自己身上摊吧。所以,我的船队又退出来了,如果你们能说服明朝,那我们就去接人。”万磊还是一脸无辜的表情。
“董大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们真的要见死不救吗?”韩尚敬双眼血红,怒视着董伦,那眼神,似乎是来自九幽的冤魂,让人不敢对视。
“董老先生,我知道你不过是一个传话人,根本没有实权,这样来回禀报,人死光了都拿不定主意。这样吧,我可以先派船去接人,不过我可说好了,这些人只运到山东,他们是死是活,就是你们明朝负责了。”万磊正色道。
“万公子您说的是,先把人接了,解了危局再说,其他事以后再谈,以后再谈。”韩尚敬就像是溺水之人,现了一条救命的稻草,就毫不犹豫地狠狠捉住。
见韩尚敬也同意了,万磊也不等董伦的回复,直接下令放蓝色信号弹,传令给海军,马上实施救援行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