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泡,神炵住所,午后的阳光溢满大厅,暖暖融融。
神炵、妹妹、张妈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倾听一个红色小木箱发出来的声音,里面的评书故事大明英烈传正在进行时。
神炵目光淡然,上辈子几岁时神炵就开始听评书,家中的电视节目都没有小小的收音机吸引力大,几乎成为了他年幼时最宝贵的玩具。
几十年后,神炵又从网络上拾起了忘记已久的评书故事,很多他听过的没听过的感兴趣的评书,他只要有时间,都会细细品尝一番,相对于泡沫电视剧,抑扬顿挫的评书更有滋味。
北方知音电台的广播节目是由神炵制定出来的,记忆中无比经典的评书故事,自然要在广播中占据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
记忆中的评书是午前十一点的时候开讲,不过这个时空时代背景不同,神炵把评书放在了午后十三点,饭后听听评书还是很有感觉的。
妹妹瞪圆了可爱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红色收音机,似乎能从其中发现宇宙的奥秘,小家伙一看就是沉迷到了评书的故事中了。
神炵微微一笑,记忆中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可是和妹妹一个样子,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都是专注而沉迷。
张妈的注意力也完全投进了广播之中,这个时代说书的人很多,但在家中通过收音机听故事还是第一次,关键故事讲的太好了,听的十分过瘾。
海兰泡说书的人极少,因为在俄国人时代海兰泡的中国人本就不多,市场规模有限,自然不可能像满清北京天津的市面酒楼那么热闹。
广播中的说书人,是海兰泡中唯一一个在神炵大课堂上学习过的说书人,之后这位说书人也不去说书了,而是成为了海兰泡码头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
神炵筹备北方知音的时候,就把此人找了过去,一番叙话之后,对方答应下来录制说书节目。
录制节目并不会耽搁他的工作时间,反倒还可以得到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这相当于在工作之余多了外快,不答应才是傻瓜呢。
于是,就有了用标准雅音抑扬顿挫说着大明英烈传的故事的广播节目,以后凡是希望在广播上说书的人,都必须满足使用雅音这个条件。
广播的目的可不止为了宣传和盈利,推广神炵带来这个世界的雅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其价值远远超过广播带来的利益。
听完评书,神炵陪着妹妹读书写字,在小家伙午睡后,神炵离开住处,来到海兰泡公共事务服务部北边的一栋俄式小楼。
这是一栋典型的俄国风格建筑,在海兰泡还是当时的沙俄远东阿尔穆河流域管辖区中枢的时候,这里居住的是俄国的远东总督。
前俄国远东总督府邸,早就归到了神炵的名下,不过神炵一直没考虑住进去,对外租给了外来的客商。
不久前,这里挂上了牌子,北方知音广播电台。
俄国建筑后方的院子里,拔地而起一座金属发射塔,高度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二十二世纪的发射塔已经量子化了,根本无需庞大的结构。
这座广播发射塔只包含一个石墨烯芯片,用来处理量子纠缠方面的计算,其它结构并没有那么先进,只达到了二十世纪末的水准,不过在这个时空已经是无比的高大上了。
进了挂牌广播电台的俄国建筑,神炵看到了一名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轻轻挥手示意神炵只是随便看看,然后就来到了播音室门前。
透过玻璃窗,神炵看到了里面正在播音的女主播,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姑娘,姑娘非常认真,完全投入到了美妙的直播当中,清脆悦耳的女声宛如一首乐曲般演奏出来。
女主播姓邓名小雨,并不是后世那种十分漂亮的女主播,是一个清秀的姑娘,但她的声音实在太难得的,几可以用天籁之音四个字来形容。
神炵在海兰泡一干能说雅音口才流利的姑娘中选了一圈儿人,才发现这样一个人才,姑娘也从家里人给相亲的烦恼中,乐呵呵的过来上班了。
前后经过半个月的学习、调整,邓小雨明白了广播为何物,女主播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的观众是多少,正式开始了广播电台的工作。
四天过去,无论是邓小雨的表现,还是广播外在的影响及反馈,都证明了邓小雨非常适合作为女主播的人选,仅仅四天时间,邓小雨就已经被海兰泡万千人所知晓。
实际上,四天时间里,邓小雨已经在满清几个城市有了一批热心听众了,这位收音机里的姑娘,不知成为多少人的话题。
满清的小皇帝光绪,甚至起了纳妃的心思,收音机里的声音简直让光绪神魂颠倒,不过考虑到对方人在几千里之外的海兰泡,光绪的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
“新闻过后,请大家听一段抒情的乐曲。”女主播说完,手中按动开关,一首舒缓的柔和音乐开始响起。
邓小雨舒了一口气,直接站起来,拉了拉颇有曲线的身腰,摇了摇有些酸涩的脖子,这份工作对于邓小雨来说真是乐在其中。
女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