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历朝历代。>
大秦的制度构架有着极其明显的特色,它会给人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感觉,再配合商君书的弱民思想……>
哦,有些人搞错了,百姓其实也分辨不出来。>
商鞅的弱民本质在于,让民无法集合起来,拥有力量对抗君王, 这时候百姓就会误会,这是君王要削弱自己啊,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老百姓哪里能威胁到君王,商鞅这里的“民”,指的是那些有爵位的人!>
你得先立功, 有爵位, 才能是商鞅要注意的民!>
普通百姓,庶人,连活着都费劲,君王还要去弱你?闲着没事做呢。好好看看1级爵位的“公士”,什么是公士?国之公民!>
这,才是民。>
在你成为民之前,秦朝的制度是竭力保护的,限制民的权力,就是对庶人的保护,法律的严明,就是对规则的维护,越是透明的规则,对庶人就越有利。>
至于仗打完了,没有军功可立了,怎么升迁?>
没关系。>
商鞅还鼓励农桑,每年都有“生产标兵”,会免徭役、口赋,累计多个生产标兵, 也能够凭借功劳升级到公士。>
官吏工作优异, 也能升迁。>
发明创造,更是大功劳,同样可以升迁,而且不比军功慢。>
这,才是大秦战时体制的情况,只要战争结束,就可以改为生产体制,将重心偏转到生产生就可以了。>
至于统一之后的大秦没有改?>
那才多少年。>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国之初,那么多基础工程要做,制度革新需要改变,战争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明朝建立,朱元璋花了二十多年,都还没办完呢。>
秦始皇十一年时间,办得完?>
这些事情,至少需要一代人,需要三十年的时间,可是……朱元璋有三十年,秦始皇却没有。>
在大秦的这套制度之下。>
始皇帝以一人之势,拉着整个文明阔步向前, 在这样的一个帝王统治之下,他麾下的帝国众生,没有一人是特殊的。>
这个国家,只有王和民,无论是公民还是庶民,有区别,但对于他来说,无区别。>
这是恒古未有的集权。>
给人的感觉就是偌大的秦国就像是一个鸟笼被始皇帝提在手中,他一个人,一手提笼,一手按剑,走在漆黑的迷雾当中……>
哪怕是隔了一千八百年,在场的所有人同样感受到了始皇帝的威势。>
心中的惊悸让呼吸都不敢放肆……>
“这就是始皇帝吗?”>
不知道谁先呢喃了一句,然后纷纷开始大口呼吸,呼吸着这属于大明的空气,呼吸着这一刻还属于自己的自由和轻松……>
耿橘没有在辩驳什么秦制不可持久了。>
他满头大汗的退了一步,粗重的呼吸着,庆幸着那位帝王已经死去,庆幸着那位帝王死得够早,没有让大秦延续下去。>
然而。>
聪明的人,有余力其他事情的人,再看向墨教,特别是看向钜子的时候,眼神已经变了,是恐惧,发自内心的恐惧和忌惮。>
不会再有始皇帝了,但是会有一群信奉秦制的疯子……>
钜子没有在意他们眼神的变化,没有在意他们的恐惧,他只可怜那些民夫的迷茫,这些民夫们不懂,只有大秦的制度之下,他们才能得到平等,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
因为,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平等。>
因为,只有在秦制之下,社会文明才能踏步向前,在保证平等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财富越多,他们就能分配到越多。>
而不是像今天这样。>
自汉以来,将近两千年了,百姓的生活……一成不变。>
没有理会其他人,钜子看向张执象,再次问道:“现在你还觉得,是需要人心驾驭制度,而非制度驯服人心吗?”>
张执象沉默了一下,说道:“只有始皇帝才能驾驭秦制。”>
这句话直指核心。>
是的,从古至今,只有始皇帝能够完美的驾驭秦制,换了任何一个驾驭不了的,这整套体系就会歪解变味。>
耿橘担忧的并无道理。>
功爵制之下,整个社会以功劳来论资源,一旦腐坏,功劳得不到正确的对待,就会迅速崩塌,宛如雪崩一样,一个偌大的帝国,从巅峰到灭亡,仅需……三年。>
秦朝为什么会亡?>
仅仅是因为赵高和胡亥吗?仅仅是因为没有立扶苏吗?可立了扶苏又能做什么?扶苏当的起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