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七章 太原之战(1/2)

作者:倔强的小蘑菇
闻听有人突破锁城工事,城头上众人都为之一震

“城下来的是什么人”

守城卒年岁不大,或许是因为太过于兴奋,此时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回大人,那老者自称姓吴,说是”

没等那守城卒说完,刘文昊等人便大踏步朝着阳曲北门方向走去。

姓吴,老者,不是老道士吴青云又会是谁

早在寿阳剿匪之时,刘文昊就和吴老道布了一个局,让此老带着徒弟田中力一起去太原府为精盐造势。

谁能想到,他们这一分别就是几个月

没到北门,众人远远就看到在北门城下的一老一少,不是吴青云师徒俩又是何人

“前辈,你可是从太原府而来”

太原府的战事一直都让众人牵挂着,由于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刘文昊现在也不敢大放厥词。没有了历史的金手指,他与那常人也相差不多。

幸好还有领先众人八百多年的经验,要不然,刘文昊还有什么优越感

话说远了,单说那吴老道,此老和徒弟正是从太原府而来

别看阳曲和太原相距不远,但两地早已被金人重兵把守,想要互通消息,堪比登天

相比之前几个月,这老道士瘦了不少,也黑了许多,来到阳曲城内第一件事不是先和众人述说太原战事,而是先让刘文昊准备一些吃食。

在那对师徒风卷残云之时,才慢慢的将太原的事情讲了一遍。

“子明啊,如今河东战事最激烈的地方莫过于太原府”

阳曲城内的物资也不是很多,但两个人的饭菜还是很充足的。

说着话的功夫,老道士咽了一口汤,随后抓着白馍馍又继续说道:“王老将军不愧是千古名将,即使那女真大军兵临城下,但却并未在太原占到半点好处”

听到此话,众人皆是为之一振,只要太原还在,那就万事大吉了

可刚说到这里,吴老道则又有些叹气,不明情况的刘文昊随之问道:“前辈,怎么了难道太原”

剩下的话他可不敢说,因为在刘文昊的记忆中,王禀正是死在太原的。虽然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这是发生在一年以后的事情,但现在历史都已经悄悄的改变了,谁又能说得准呢

吴青云猛地摇了摇头:“不是不是,子明你想多了”

说着话,老道士便将自己的苦恼讲了出来。

原来朝廷割让太原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河东境内,甚至使臣路允迪也已进城传达了割让太原的诏书

不过太原军民与中山、河间两地一样,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与恼羞成怒的金兵继续展开血战

刘文昊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因为这些都是记忆中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别看时间上不太准确,但历史的车轮并未走的太远

然而让刘文昊,或许说是让唐家姐弟都有些始料未及的还有一个重磅,是关于崛围山唐家寨的消息

“子明,令岳唐老爷子等人此时都在太原城中”

吴青云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却一下子点燃了整个大堂

崛围山唐家寨,那是大家的根

此时还没等刘文昊发问,唐家姐妹显然已经坐不住了。

“前辈,家父家母可还安好两个哥哥此时可还无恙侄儿嫂嫂现在哪里”

一向稳重的唐芸双接连问了几个问题,看得出来,几个月不见,这丫头变化颇大。

如今的宅院里并没有几个外人,老道士匆匆咽下一口馒头,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讲了出来。

原来,早在金军南侵之际,唐德安便闻到了风声,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老少尽皆投在太原。

怪不得王宽等人派去的传令兵到现在都没有传回来消息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唐德安在动身前往太原之时便已派人去往寿阳送信,只不过在那个时候,刘文昊和唐家姐弟早已奔赴阳曲了。

阴差阳错之下,这才一直没有双方的信息。如今从老道士口中得知,唐家姐妹更是相拥而泣

生逢乱世,家人安好,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可刘文昊听完此话却倍感头大,别看那所谓的历史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可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太多

真实的历史之中,在金朝生力军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依旧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

尽管大势已去,金军入城,可王禀依然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卒坚持巷战

太原之战最后的结局,是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携长子王荀投汾河自尽而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

另外为了报复久攻不下的太原,金军将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屠杀一空

如果唐老爷子等人不在太原府,那么刘文昊还不会想什么多余的事,可是一想到那老爷子,他就不得不再苦恼着。

刘文昊本是一个孤儿,浑浑噩噩的活了二十多年,不知怎么就来到了大宋年间。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前那个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