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称病许久的二殿下匡王终于现身常朝会,并且以自身德才不佳为由,上疏表意,推举川王做太子。>
川王回头看着那个二哥。>
素来莽直的人此刻看着,那么的冷冽而疏离。>
韩来瞥眼,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不符合匡王往日争强好胜的行事作风,一看便知是曹家人出的主意。>
但不管怎么说,眼下事情还算顺利。>
曹家让匡王这么多,多半也是为了自保,否则川王登基后,本就势力不稳的他,更加寸步难行。>
就算川王不想对这个二哥怎么样,但尤氏之争激烈,这是不能文过饰非的储争,阖城都知道。>
有匡王和曹家带头冲锋,圣人很快下诏。>
《立川王为太子诏》>
这诏书一下,并未在靖安城激起什么水花,在满城的百姓看来,立川王为太子是板上钉钉的事,圣人手里除了外命妇所生的弘王,成年皇子就只有匡王和川王。>
匡王和高颖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必不可能。>
而川王就不一样了。>
皇后所出皇嫡子,又得唐恒毕生教义,为人贤良明善,若这样的人不能登基九五,只怕大赵国也气数将尽了。>
只是这诏书一下,前段时间川王为了尤氏长跪监斩台一事,很快就被坊中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说的是热血沸腾,忠义满满。>
坊间私自编排皇子是不允许的,但这算是给川王积名声,那人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现在就连满街跑的娃娃都会喊上那句:愿为尤氏陈情。>
遥监殿的上阁里,宋端接过婢女奉来的茶,瞧着那清茶又换成了素日的荤茶,不解的问道:“公子怎么又喝起荤茶来了,刁御医不是说您这脚伤不要喝荤茶吗?”>
她说着,四处看了看:“是罗清逸没有给您准备吗?”>
宋端起身,提着裙摆作势要往出走。>
“下臣去给公子换一杯茶来吧。”>
“偶尔一两杯无妨。”>
韩来叫她坐下:“不必这么谨慎,再者说我这脚踝也快好了,你就别大惊小怪的了,罗清逸出去了。”别扭的轻咳了咳,“她成日跟个马猴子一样,我难得讨些清闲。”>
“若是都像你……”>
韩来说到一半住了口,宋端平静的等着,他却咂嘴道:“说来也是,这罗清逸来上御司的时间也不短了,你怎么还没教导好,就连最基本的安静自持都做不到。”>
“是下臣无用。”>
宋端立刻说道:“只是罗清逸正是爱玩爱闹的脾性。”>
“她都多大了,当年你来上御司的时候也才十五岁,就比她稳重端庄的多。”韩来反驳道,“看来受教于何人是很重要的,这罗尚书明显不会管教姑娘,只怕在家里也这样视规矩为无物。”>
“公子说的是。”>
宋端淡笑道:“下臣师父青凤对下臣的教导向来是……”>
“青凤也不是什么好老师。”>
谁知道下一秒,韩来就话锋一转的说道:“你能有如今的模样,都归功于你自己就是个安定稳重的人,可见人生性如此,就算是被什么泼妇耳濡目染,也不会有样学样。”>
宋端闻言一愣,扎着明亮的大眼睛。>
泼妇?>
什么泼妇?>
是说自己的师父青凤先生是泼妇吗?>
不过身为青凤的弟子,维护师尊是必要的,更何况这坏坏都说到自己眼前了,便听宋端冰冷的说道:“看来公子和下臣师父有不少误会要解开啊。”>
“什么误会?”>
韩来冷冷一哼:“你师父就是个……”>
思忖着没继续说,他转过身去,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和青凤第一次见面就非常不愉快。>
青凤自称恭礼先生,却是个言语极其粗鄙之人,浑身上下没有一丝高深仙客,文人风骚的气质,还用石砖搭圈,养了一群猪。>
第一次的时候,他不小心打开了栅栏,叫那猪跑了出来,那猪还不是家主,是绑来的野猪,狂奔袭来之时,把一堆的腌菜缸也弄倒了,里面流出来的酸水熏得他险些晕过去。>
那一次,青凤损失了三坛子咸菜,和十七只猪。>
导致那一个年都没有过好。>
也就是那一次后,青凤和韩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于这段时间,自打宋端要致仕的消息被青凤知道后,他和韩来通了十余封书信,青凤在信中骂街,逼的韩来请教杜薄,然后那人回的更加粗鄙不堪,就连杜薄也难得直摇头。>
按照他的话来说,粗到这个份儿上,也是到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