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章 日落(1/4)

作者:**炖蘑菇
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虽说“密苏里”号是一艘排水量高达4.5万吨的超级战列舰,拥有宽敞的甲板。但是东京尽管在美国大规模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还是有几处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场地,比起军舰甲板还是宽敞的多,那是为什么呢?

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激发了陆海军之间根深蒂固的军种矛盾(此时空军还没有成为独立的军种),海军在战争中出力甚多,到了胜利一刻,却让一位陆军将领站到台前,这将给人以主要是陆军将日本打败的印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应在一艘海军军舰上举行,此外麦克阿瑟作为同盟国代表签字,那么尼米兹就将作为美国代表签字,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的“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这一建议立即获得批准,这样“密苏里”号就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场地。

哈尔西得知他的旗舰将成为签字仪式所在地,非常高兴,并特意致电海军军官学校博物馆,请求借该馆收藏的一面旧国旗,那是一面长165厘米,宽157厘米,只有三十一颗星的旧国旗,却是大有来历的,九十二年前就曾到过东京湾——悬挂在1853年首次用舰炮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准将的旗舰桅杆上!

哈尔西这么做,无非是要证明美国海军的赫赫军威!该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专人用专机将这面国旗送来,哈尔西将其装入玻璃镜框,高挂在自己指挥舱室的门上,正好俯视着仪式的举办场所右舷露天甲板!

9月1日上午,“密苏里”号上举行签字仪式预演,几十名水兵扮演参加仪式的贵宾,在右舷露天甲板上预演了明天的仪式。

晚八时举行了由麦克阿瑟主持的受降预备会议,出席投降签字仪式的苏联代表普尔卡耶夫,提出应在“密苏里”号上升起所有对日本作战国的国旗。麦克阿瑟竟不以为然地说:“就让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作总代表吧,她有这个资格!不是吗?朋友们,哈哈!”他笑得很轻松,也很自豪。与会者惊愕地面面相觑。普尔卡耶夫想到自己是第一次与麦克阿瑟打交道,又见其他代表也没有坚持,也只好一笑置之。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此时美国的强横与嚣张,给投降仪式和战后的各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2日,历史性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美中不足的是天色阴沉,与人们喜悦的心情不大一致。

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全舰刚用灰色油漆粉刷一新,406毫米巨炮斜指向天空,四周海3轻拂,战舰如云,帆樯如林,气氛肃穆庄重。

天刚破晓,东京湾里便满是拖着长长白练的小艇,往来疾驶,都是运送性急的各国记者和观礼嘉宾前往“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登舰舷梯口,站立着一排精神饱满的水兵,主甲板上,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静静肃立,威严凝重,簇新的军衣,摺痕犹见。

七点刚过,包括日本记者在内的二百四十多位各国记者,就已经站立在指定位置上了,令所有记者嫉妒不已的是两位苏俄红军的摄影记者,仗着不懂英g,信步闲逛,随意拍照。这几百名记者里面,有三名中国记者,他们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者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亲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主桅上飘扬的星条旗,可是一面非同寻常的国旗——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那天,就飘扬在华盛顿国会山的旗杆上,后来随着美军到过罗马,去过柏林,目睹过德意轴心国的投降,今天将要见证日本的投降!

签字仪式的会场是右舷的露天甲板,中央偏右放置着一张大桌子,本来是借用英国“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上一张古色古香的大桌,可惜太小,才临时换用“密苏里”号士官餐厅的长条桌,上铺绿呢桌布。1946年2月16日,这张桌子、桌布和椅子正式被送到美国海军学院博物馆,成为日本法西斯彻底失败的历史见证。

桌子旁边竖着一排麦克3,可以向美国直播签字仪式。桌子里是同盟国签字代表团的位置,桌子外是日本代表团的位置,左前方是五十位美国海军将领,右前方是五十位美国陆军将领,正对桌子的最佳位置临时搭起平台,则是摄影记者的专区。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和一小队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时许,哈尔西作为主人,笑容可鞠地站在舷梯口与登舰的观礼贵宾逐一握手寒暄,一时间,甲板上到处是将星闪耀,到处是欢声笑g,有人戏称,从没有在如此小的地方见到过如此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