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二章 远征军,反攻(二)(2/5)

作者:**炖蘑菇
持他的要价上更加态度强硬。

3月8日,驻缅甸日军向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英帕尔发动进攻,英军被缺少粮弹补给的三个师团日军打得狼狈不堪,阿萨姆邦的形势发发可危。同时,日军主力集中到缅甸西部战线,也给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发起反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史迪威致电蒙巴顿,建议由两国首脑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向最高统帅施加压力,要求他立即出动远征军入缅作战。同时,史迪威也致电马歇尔和陆军部,提出了上述建议。

3月19日,罗斯福致电最高统帅,详述了缅甸战场目前的形势。他认为,云南远征军的当面之敌只有日军第56师团,而且难以得到增援,这正是中**队出击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支援史迪威向密支那的作战和英帕尔的战场。他希望最高统帅“充分考虑和认清当前形势,命令云南部队抓住大好时机,共同推进对日作战”

3月28日,史迪威从缅北战场赶到重庆,试图说服最高统帅。可是,最高统帅已经在前一天给罗斯福发去了回电,断然拒绝出动远征军。最高统帅在电报中说:“7年的抗战,消耗了中国大量的物资和军事力量,如果坚持要它做超出能力的事,将会招致灾难性后果,其结果不仅会严重影响云南和四川,而且会影响这个战区的整个形势。倘若此事发生,日军将侵入云南和四川,新疆的叛乱和异党分子在山西的活动将会取得新的进展,他们将推行把中国布尔什维克化的计划,这将使我们的政府无法在这场世界战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盟国也将失去在东亚抵抗倭国的作战基地。”“我认为,只要我们的防线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强,我们的主要兵力就不能从云南发起进攻。”

罗斯福在白宫的地图室里接到了最高统帅的回电,他抬头凝视着几天来一直关注的缅甸战场形势。地图上的彩色符号清楚地显示,史迪威率领中国驻印军2个师,像一把利箭插入缅北的胡康河谷,日第18师团退入孟拱河谷作拼死抵抗;日军主力3个师团黑鸦鸦一片冲向印度的英帕尔,威胁到阿萨姆的空运司令部和利多基地;中缅边境只有日军第56师团,且有1个联队已向缅北第18师团增援,云南的中国远征军11个师竟坐视不动。他不解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

史迪威的电报一封封地飞向华盛顿,“乌克鲁尔陷落”,“英帕尔被围”,“科希马危机”…

罗斯福感觉不能再让最高统帅拖延下去了。4月3日,罗斯福亲自口授了一份给最高统帅的电报,几乎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温怒和警告:

“日军对英帕尔的进攻,直接目标就是切断向中国运送物资的交通线。如果倭国人的这一企图得逞,他们下一步就能集中力量对付利多的驻印军,而后就会轻松地转向你的远征军。…当缅甸西部和阿拉干海岸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萨尔温江(怒江)前线却依然保持平静,其结果是,日军第56师团已经转移兵力,去对付史迪威向孟拱河谷的进攻和远程突击部队在缅北的威胁。我确实无法理解,你的用美国武器装备的远征军,会不能对付实力业已削弱的日军第56师团。我认为,时候到了,不要再拖延了,立即出动你的第71军部队,夺取腾冲一龙陵地区。…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一直在装备和训练远征军部队,就是为了抓住这样的机会。如果这支部队不用于共同的事业,我们为空运装备和提供教练人员所付出的最热情而广泛的努力,就不能证明是有意义的。…我切望你能行动起来。”

当罗斯福的电报传到重庆时,最高统帅奇怪地“病了”。一切事情由宋美龄出面,与史迪威的参谋长赫恩将军周旋。

为了使总统的要求迅速得以实现,马歇尔于4月7日致电史迪威:如果远征军还不采取行动,就停止提供租借物资。史迪威立即把马歇尔的意见转告在重庆的赫恩将军,并对他说:“我完全赞同乔治的意见。如果我们再三催促,最高统帅还是一味推托不付诸行动,我看一吨物资也不要给他们。我的意思是,停止向所有的中**队供应物资。”

4月10日,赫恩根据史迪威和马歇尔的指示,正式通知中**政部,由于中国远征军不能投入对日作战,决定停止向该部队供应物资,当月的734吨物资移交美国第14航空队使用;同时,取消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将该公司的租借飞机转给阿萨姆的美军空运司令部。

这一举动着实刺痛了最高统帅的自尊,但他继续“生病”,而让何总长等人出面来挽回可能失去的巨大利益。4月12日,军政部次长林中将会见赫恩将军,保证在4时之内就出动远征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要求暂缓停止供应租借物资的命令。何总长也随后表示,将就此事与最高统帅进行“磋商”。

4月14日,何总长当着美国人的面正式签署了要求远征军发动进攻的命令,并加盖了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大印。随后,赫恩宣布,恢复向远征军提供租借物资。

美国的租借物资挽回了,何总长还要挽回点儿面子。同一天,他致电马歇尔,通报了关于出动远征军的决定,并指出:“关于出动远征军越过萨尔温江的决定,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