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那些前辈的经验的资本。即使这一次的作战里,部队能够得到坦克的助阵,但是,由于这些坦克一旦损失或者损坏,补充起来实在困难,所以,刘建业还是决定两个招数一起用上好了。
攻打城池要挖交通壕,这其实是刘建业从《大决战》中看来的攻坚经验。在淮海战场上,刘建业所在的土木系的看家部队,第12兵团奉南京方面的命令精锐尽出,从华中战场一路疾驰,驰援徐蚌战场。可是,在双堆集周围,第12兵团十万余众被团团包围。面对这样的情况,兵团黄司令,也就是刘建业的老师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依靠优势的炮兵火力,实行坚强防御。无奈,面对解放军的掘壕推进战术,优势炮火显得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手的交通壕一点一点的挖到自己的鼻子底下。在总攻发起前,第12兵团阵地的周围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挖的交通壕,有的挖到万多米长。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12兵团的跟前。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这些交通壕就像一道道蜘蛛网一样,活生生地把第12兵团,特别是十八军这支土木系的看家部队,给活活的捆住了手脚,一点都动弹不得。
于是,在刘建业的命令之下,新20军几万人除了少数部队以外,几乎全部上阵,头也不抬得挥动手上的工具,把交通壕逐渐的向宜昌城墙方向推进。乘着鬼子正在看着下面的壮观场景手足无措的当口,各师所属的炮兵营,纷纷把自己的火炮推进了壕沟。新20军的炮兵团则是一直不停的向宜昌城头的鬼子施加压力,只要他们敢于抬头向城下射击,不用多久,就会有大口径的炮弹从远处飞过来,亲切的问候他们。
就在刘建业的部队近乎疯狂的使用掘壕推进的战术,做着攻城准备的时候,日军第13师团的第26旅团长奈良晃少将带着他的部下第58联队,第116联队和师团配属的骑兵**队,以及两个大队的野炮兵正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宜昌方向奔来。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阿南惟畿中将仍然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处拼凑抽调部队,甚至不惜放弃了一些外围阵地和据点,在局部实行收缩防御,终于挤出了一个旅团的兵力,用以增援宜昌。在向南京方面的中国派遣军协调以后,日本海军也同意派出由一艘驱逐舰和几条内河炮舰组成的小型舰队,以支援宜昌守军。
奈良晃少将清楚地记得自己接到的来自阿南惟畿中将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击破支那军队的阻击,进入宜昌,协助第四师团确保宜昌。”少将也很清楚的知道,宜昌是天皇亲自点名必须确保的战略要点。如果宜昌失守的话,自己肯定会被高层的替罪羔羊之一被送上军事法庭的。自己的前程肯定是会彻底完蛋的。同样,少将也知道,中**队这一次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对宜昌志在必得,对于增援部队肯定早就是做好了准备。自己这一次的增援行动,肯定不会很顺利的。
“柴田那个家伙,这一次肯定会幸灾乐祸的。这样的任务就应该由那个家伙来干。”奈良晃少将想起一个人,心里就很不舒服。他所说的那个家伙,就是第13师团的103旅团旅团长柴田卯一少将。在一年多以前,103旅团前任旅团长山本源右卫门少将调走了,结果军部提拔了当时的104联队长柴田卯一大佐担任旅团长,并且把他的军衔升为少将。结果,柴田卯一少将这个在奈良晃少将的眼里纯粹是靠着裙带关系才步步高升的家伙,一下子就抖了起来,不但继续无耻的吹捧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施展溜须拍马的神功,同时还不断的和奈良晃少将这位老资格的将领唱对台。这一次,又是柴田卯一走了上层路线,逃脱了增援宜昌的任务,结果就是奈良晃少将不得不出马。当然,奈良晃少将也很明白,自己是没有办法来推倒柴田卯一的。柴田卯一的妹妹可是被他亲自送给了一位皇族的亲王做外室,结果还生出了一个儿子作为亲王的继承人。有着这样的关系,柴田在第11军虽然不能说是呼风唤雨,至少也是一个不能让人小视的人物。奈良晃少将可就远没有这样硬的后台了。
“报告旅团长阁下,我军即将进入沔阳。那里是支那军队第128师的控制区。请旅团长阁下指示。”作战参谋前来报告。
“大日本皇军绝对不能绕着支那军队走。命令先头部队如果遭遇抵抗,就坚决击溃,各部队紧密跟进,务必迅速通过。等宜昌方面的战事结束,回过头来再好好收拾这个第128师。”有些心烦意乱的奈良晃少将下令。
“哈依。”作战参谋敬完礼后,马上走开,去联络先头部队了。
奈良晃少将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这个命令,一直到宜昌的战事结束,他的部队都没有能够抵达目的地。
湖北水网之乡沔阳,陶家坝。国民革命军第128师指挥所。
指挥所的大厅中央,并排挂着两个人头像:一个是带着上将领章的最高统帅的戎装照,另一个是王劲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