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5章 英特尔的提防(1/2)

作者:太府
再看目前的发展趋势,东瀛厂商在1988年这个时候在芯片市场已经陷入全面溃败,只能说主要原因是因为华芯的飞速崛起和强势阻击,东瀛被华芯用低价倾销的手段抢了接近30%的市场,这加速了东瀛芯片产业的溃败。

如同前田武三郎们的担心,华芯果然成为东瀛芯片产业的心腹大患。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东瀛的芯片产业到估计明年就差不多要熬不住了,到1989年12月东瀛股市雪崩式下跌开始,东瀛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崩溃的架势,东瀛的芯片产业估计会成为崩溃的第一片雪花。

到时华芯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毕竟东瀛经过几十年努力在半导体产业积累培养出来了大批优秀的半导体电子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队伍可都是现成的优质资源。

目前华夏还是比较缺乏优秀的资深芯片工程师的,华芯需要这些工程师力量。

能不能干掉英特尔,就看能不能把这些人才力量挖过来了。

让姚小聂感到形势有危机和变故,让他觉得是时候离开灯塔国的,主要是英特尔那边的变化。

华芯给英特尔的代工业务还是在稳步开展,英特尔已经把286、386、486的大部分产能都交给华芯,英特尔自身只保留能够维持生产线不停转的最低产能。

英特尔当然知道这么干是不对劲的,这样相当于英特尔自身企业的生产完全依赖一家代工公司,再说了,如果这家代工公司是灯塔国的企业,那还好一点。

问题是这家企业是一家华夏企业,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灯塔国的背景,这样下去要出事。

英特尔虽然看到这个问题,但是目前也没法拿华芯怎么样,因为找华芯代工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只有英特尔自己生产的一半。

在与华芯的合作之下,英特尔这两年间迅速从危机的泥潭中走出,股价上涨,在灯塔国内没有敌手,在国际市场上也不需要担心任何威胁,每年盈利的报表都极为好看。

所以目前英特尔的日子不要过得太滋润,而这一切说白了都是拜华芯超强的生产能力所赐,在低成本的加成之下英特尔能够解决任何问题。

英特尔担心在产能上完全依赖华芯可能会遭到华芯的反噬,但是照目前的情况还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

安迪·格鲁夫考虑的是,华芯缺少自主技术,目前华芯只能做代工而已,能代工生产286、386、486芯片,不代表能发明这些产品。

华芯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技术专利,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完全掌握在英特尔手里。

所以在安迪·格鲁夫看来,华芯目前还只是个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傻大粗,离开英特尔的技术能力,华芯什么都做不出来。

当然华芯可能会成长,可能会拥有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但是不会那么快,英特尔暂时还不需要担心这一点。

安迪·格鲁夫盘算的是,预计到1992年英特尔就会按照计划拿出更新一代的微处理器芯片产品,这款产品必须是超越时代的,足够让英特尔引领下一个时代。

只要做到这一点,英特尔就完全不用担心华芯的威胁,因为华芯不可能掌握英特尔计划中那个超越时代的技术专利,到时华芯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给英特尔做代工。

但是安迪·格鲁夫出于危机感,还是对姚小聂表现出了十分的提防,态度上对姚小聂不再客气。

姚小聂从1988年上来就不去安迪·格鲁夫的办公室了,他不想看这犹太老头的脸色。

况且他是真心想让这犹太老头提早退休的,没必要强装笑脸陪他演戏。

格鲁夫从姚小聂的姿态中,也多少感受到几分“阳谋”的味道,至少他肯定这个华夏人不老实,不会一直让他的企业甘当英特尔的代工厂。

基于与英特尔的茅盾,姚小聂觉得还是适时离开灯塔国为好,避免一些更敏感的事情发生,反正目前华芯和英特尔谁也离不开谁,他就算态度不好也不会影响英特尔给华芯的订单。

双方都在憋着棋,区别是英特尔明面上占据强势压制的地位,华芯则是在猥琐发育中。

大家都知道英特尔要做什么,无非是要拿住下一个时代的芯片技术制高点。

但没人猜到弱小的华芯会做什么,其时这才是姚小聂的优势,身处暗处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接下来,姚小聂必须回国憋他的大招了。

至于王嫣然那边,“WANG”系统继续“波澜不惊”地推进着。

比尔盖茨的状告王安电脑侵权的官司果然被司法系统挂起来了,初审判决没输没赢,进入漫长的调查取证,又反复开庭的审理进程。

目前因为“WANG”系统的出世,显得雷同的WINDOWS系统渐渐就无人问津了,毕竟无论从软件设计的水准,以及销售渠道、企业品牌的强势,目前还在小作坊阶段的微软是无力和王安电脑抗衡的。

如无意外,失去核心产品的销售渠道的微软再过两三年就该撑不住了,比尔盖茨就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