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7章 去东瀛(1/2)

作者:太府
姚小聂看着山本康夫的姿态,他笑笑。

山本康夫并没有夸大其词,在目前这个时代,NEC、也就是东瀛电气公司和东京大学联合创办的半导体实验室的确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这个时代东瀛的半导体产业全面超越灯塔国,NEC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半导体企业,NEC在东京大学的实验室砸了大钱,在那里配置了最先进的实验设施。

姚小聂这个发明的理论依据他已经用书面描述表现出来,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

但是要真正完成这项发明,还需要在实验室完成实验验证。

尤其是对于要实现实际生产运用的发明,实验验证就更加重要。

这个发明是超越时代的,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也是超越时代的。

最简单的,这个实验要突破芯片25纳米制程,要在实验室中做出20纳米,甚至16纳米制程的芯片,而这年代普遍的芯片制程是二百多纳米。

比如核心设备光刻机,这年代根本找不到能够执行25纳米以内制程的光刻机。

目前全世界只有NEC东京大学实验室里面有姚小聂所需的实验基础。

硅谷都没有这样的基础,国内更加没有。

所以姚小聂要完成这项发明,还真就非去东瀛不可。

但是对姚小聂来说,他搞这项发明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实际意图是为自己开一条去东瀛的道路。

他想要建立华夏的芯片产业,但是华夏国内是没有基础的。

人才、设备、技术专利,三无。

所以他在华夏国内另起炉灶的话,会非常艰难,会耗费非常长的时间,很可能耗尽心力还搞不好。

毕竟搞芯片不像搞汉卡。

首先搞芯片技术门槛高,国内的相关人才目前几乎是空白的,基础研究也已经断代十几年,同样是空白。

另外汉卡只是面对国内和国际上的华人市场,不用面对国际竞争,而芯片产业建立起来,是要参与国际竞争的。

这难度和做汉卡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在国内自己搞出芯片的技术专利,自己搞生产线,这样姚小聂也能搞,但是过程会非常曲折,而且很可能产品走上国际市场后就被东瀛和灯塔国给灭了。

所以要建立国内的芯片产业,必须走短平快的方式。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东瀛收割一波回来。

东瀛眼下的芯片产业是全世界最强的,如果能够找准时机收割一个团队和生产线,连同相关技术专利搬回花城去,这样华夏就有第一批芯片产业了。

这样的开局,会比自己另起炉灶好弄得多。

姚小聂拿出这份《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发明专利书》给山本康夫,能为他敲开东瀛芯片业界的大门,让他能够快速进入对方的核心阵营,接触到他想要的资源。

另外,去东瀛除了收割芯片产业,还可以捞一波钱。

今年九月灯塔国就要拉着东瀛签《广场协议》了。

东京的房子正在暴涨的前夕。

果断要去收割一波。

目前他的华芯科技年营收能达到千万人民币的量级。

但是如果是要做芯片产业,要去国际市场上和东瀛、灯塔国竞争,那么企业的体量就不能是千万人民币的量级了,应该是千万美金的量级才行。

必须多筹备一些资金。

毕竟是要用来打国际科技战的钱嘛,多少都不嫌多的。

所以去东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趁着金融地产泡沫赚一笔。

姚小聂笑道:“山本先生,不瞒你说,其实我是华夏岭南工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如果为了完成我的研究,我愿意到东京大学去交流学习。”

山本康夫愣了愣:“华夏岭南工学院?……没有问题!姚桑愿意来到东京大学交流学习,这是东京大学的荣幸!姚桑有这份发明书,姚桑提出的任何条件,我们都可以满足!签证,以及种种交涉事宜,一概包在我们身上!”

山本康夫说得激动。

他很清楚“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这项发明的意义,他当然希望能够与这项发明沾上些许关系。

如果这项发明能够放在东京大学的实验室完成,那对东京大学、对东瀛都有利好。

姚小聂笑笑,说道:“我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器材、设备,以及相关人才,由我自由调配。”

山本康夫:“我会向学校申请。但我保证,你的条件没有问题。”

姚小聂与山本康夫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这事情就算谈妥了。

山本康夫后天返回东瀛,就会马上着手申请让姚小聂过来交流学习的事情。

姚小聂第二天就返回内地,返回花城。

他回到花城,马上找杨若儿,跟她说了自己的这个决定。

杨若儿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有点懵。

她听了姚小聂的解释,她消化一下,还是接受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