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聂在东山逛了一轮。
建国后这里的洋楼基本都收归公有了,同样是分配给体制职工当宿舍。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亟需华侨的投资帮助,为了对华侨表示友好,这些洋楼的产权逐步被交还原主。
姚小聂看中一座叫作“慎园”的洋楼。
这座洋楼是典型的西式红砖洋房,有三层,大立柱结构和雪白的圆拱形阳台赏心悦目。
这年代房产中介什么的是没有的,商品房市场和二手房交易市场还没有建立,说白了,房子在制度上还没有实现市场自由流通,买卖个房子麻烦得很。
他打听一下,这房子的主人是华侨,目前在暹罗。
姚小聂记下这个事情。
他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10月初。
这天华芯科技有限公司照常忙碌地工作着,公司厂房照常三班倒地工作着。
上午,一个老干部来到华芯科技有限公司门前,是杨育华。
他走进公司,和前台的小姑娘打听着:“你好,我来找姚同志,就是你们企业的领导……”
姚小聂在办公室听到消息,他忙下楼来迎接。
他穿着白衬衣、西裤和皮鞋,正儿八经西装革履。
他回家乡期间,小杨副总按照姚总的要求,照着《教父》里头老教父办公室的风格,给姚小聂的办公室重新做了装修。
如今姚小聂的办公室都是厚重的漆木家私,大书柜、大办公桌、大沙发,还有办公的大皮椅,显得气派十足。
办公室装修好了,姚小聂搭配着办公室的气质,平时上班都穿比较正式的衣服,衬衣西裤什么的,正儿八经是个老总的样子了。
姚小聂请杨育华走进办公室。
杨育华看着姚小聂办公室的气派,说道:“小姚,真是士別两月刮目相看,你这里已经弄得这么气派了,这架势……真不得了啊。”
杨育华又来到窗边,看着窗式空调,说着:“我觉着这屋里头怎么跟春天一样,原来还装了空调,真是不得了。这玩意我只在杂志上看到过。”
姚小聂请杨育华坐下,他自己坐上大皮椅,自然而然地战术后仰,笑道:“老前辈见笑了,我们年轻人搞点新潮玩意,图个新鲜。”
杨育华:“我了解过你们企业,省里特别关注你们公司,连叶书记都几次亲自过问你们的情况,你们现在是省里的标杆企业。我刚刚在楼下看了你们的生产,真的是不一样,你们做的业务,你们的管理,都太先进了,看来我们真的是老了。”
姚小聂笑道:“我们这边都是小年轻,还有很多要和革命前辈学习的地方。”
杨育华:“你太谦虚了。搞这科技创新的事业,就应该你们年轻人来做,我们落伍了,是该退居二线了……小姚,不瞒你说,我这次腆着这张老脸来,是有事相求。上次我和你说的关于请你来承包我们纺织二厂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姚小聂瞧着杨育华的架势,已经猜到杨育华的来意。
他仰坐在大皮椅上,微笑着,思索着。
杨育华:“现今你有名气,有自己的企业,有技术,有资金,万事俱备,我看没有人比你更适合来承包我们纺织二厂。你来承包的话,我放心,而且我对上对下都好交代……”
杨育华努力地说服着。
姚小聂盘算着。
干纺织还是大有前途的。
未来的华夏先是搞出口创汇,加入WTO之后更是将出口当作拉动经济的第一驾马车。
所以搞出口,是华夏未来三十年的国家战略。
在国内的各个产业之中,纺织业是占出口的最大头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入局做纺织,是搭上大时代的列车,是能够做一番大事情的。
纺织二厂这个架子还是不错的,有历史沉淀,虽然资金和技术不足,但土地、厂房,还有熟练工人都是现成的。
而且纺织二厂是广省和花城的亲生儿子,尽管改制,但还是能享受到很多政策上的先天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制改革,引进生产线,革新产品,不难把事情做起来。
杨若儿出去办事情,回来听说杨厂长来了,她忙走进来,叫了声:“大伯。你怎么突然来了。”
杨育华面带苦涩,笑道:“小若,我和小姚说,我是腆着老脸来的,十月了,还有不到三个月我就到年龄退二线了,这厂子的状况每况愈下,我估摸着我这一退,这摊子就该撑不下去了。我想着请小姚来救救我们厂子,我完全相信小姚的能力,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你们尽管提,我能配合的一定全力配合。”
杨若儿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她掂量一下,对战术后仰着的姚总说道:“小聂。你说过纺织产业值得做的,你就帮帮杨厂长吧,这老厂子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好歹让他能安心退休。”
姚小聂瞧着小杨副总都开口了,而且是用私人关系相求。
小杨副总向来与他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