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和苗府护卫都哭丧着脸。>
回去少不了挨打,皮开肉绽都是轻的,他们宁愿待在大牢里。>
但不能住牢房一辈子,他们生是苗府的人,除非苗府不要他们,否则他们迟早回去。>
苗琨临走前看了穆秋一眼。>
其实穆秋和他并没有过接触,苗琨应该是不认识他的。不过穆秋因为几个案子早在京城名声大噪,苗琨或许听说过他这个人。穆秋还以英姿俊朗闻名,那么多人中就他格外扎眼,苗琨能认出他也不足为奇。>
不过苗琨那一瞥让穆秋心里很不踏实。>
苗琨走后,穆秋决定进宫一趟。>
苗琨表面上明哲保身,暗地里蝇营狗苟,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搅和不出什么风浪,穆秋怀疑京城还有前太子的余党。>
苗琨暗地里应该和前太子还有来往。既要盯住苗琨,还得盯住前太子,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够。>
其实不止前太子,太子也有交好的大臣,别的皇子也都有自己的心腹大臣,不过结党是一回事,营私是另一回事,叛国更是不能容忍的。>
前太子和好几个国家私自交往,本就犯了大忌,他若还不知悔改,那就是自寻死路了。任由他这样下去,迟早给大兴国招来祸患。>
穆秋去了太子府,见到了太子。>
听到他的推断,太子沉默了一会。>
他首先惊讶的是佳琼那个小姑娘居然有如此大的本事,摸不着头绪的案子,到了她手里就能云开雾散。>
如果说一次是侥幸,但她协助穆秋破了好几个大案子了。>
父皇亲封的县主,果然名不虚传。>
在他还是荣王时,只见过佳琼一次,她给他的印象就是长的美,目光清澈,虽说那天晚上光线不是太好,可她就如天上的明月,熠熠生辉。>
只可惜这位拥有美貌和智慧的女子已经有了未婚夫,不然他可以收她入府……>
太子赶紧打住这个想法,佳琼是表弟的媳妇,他万不可生出旖旎心思。>
他将来是一国之君,穆秋是臣子,她是臣子的家眷,他们一样可以为他孙用。>
太子压下心里的妄想,皱眉道:“大哥勾结敌国,本就是死罪,父皇怜惜他,不公布他的罪过,还给了他个静王的封号,让他从此安分守己,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不好吗,为何屡屡行下悖逆之事。”>
穆秋没有说话,从太子降为王爷,搁谁心里能受得了。>
不过静王的胆子是太大了。>
他招来敌国,祸患的可是无辜百姓,所以在他未酿成大祸之前,必须把这个火苗给掐灭了。>
穆秋说:“我觉得他在静王府并不安分,搬出宫外,他反而比在宫里更能放开手脚。”>
太子说:“可父皇的人日夜守着他……”>
穆秋摇头:“静王府不是铜墙铁壁,再说皇上派去的人,一定不会被他收买吗?”>
太子明白穆秋的意思,是想让他出手。>
太子叹气说:“有父皇的人在,我不好插手。”>
皇上派人看管静王,既是监视,也是保护。静王毕竟做过太子,只要他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皇上这是怕别的皇子对静王不利。>
最防备的是谁,可想而知。>
太子也有他的无奈,人在一定的位置,要顾虑的也就更多。>
“可也不能任由他这样。”穆秋嘟囔说。>
太子也很犯愁,不管不问吧,谁知道太子手里的势力还有多大,万一对他有威胁呢?再说他如果还在勾结敌国,对整个大兴都是不幸。>
可如果他插手了,即便抓住太子十恶不赦的罪名,皇上也会疑他,认为他一直在暗中监视静王,觉得他心思缜密,容不下兄弟。>
穆秋也理解太子的难处,来之前佳琼就提醒过他了。>
当然也给他出了主意。>
“监视静王不成,那就盯着苗琨吧。”>
太子点头:“这个不难。”>
“只是我怀疑静王不止和苗琨有来往,万一苗琨在暗,和静王接头的另有其人,我们恐怕很难抓住机会。”>
穆秋说的极是,太子犯了愁。>
穆秋见火候差不多了,一咬牙,说:“殿下不如把人交给一人,由他支配,监督静王。”>
“谁?”>
穆秋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老朋友我这是推荐你不是坑你,你一定能当大任。”>
“司徒信。”>
正在刑部加班加点的司徒信突然打了个喷嚏。>
“大人是受凉了吗?”腊月紧张地问。>
“一个喷嚏,不碍事。”司徒信淡淡地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