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六九节 讲个故事(4.2K)(2/3)

作者:命未康
是人口了。

而在册四千三百万掉到三千万,三百万算损耗,起码一千万被大户隐藏了起来。

触目惊心啊!

………

刘据脸上满满的都是震惊,他以前从没接触过这些。

“那大户为何要隐藏人口?”

刘彻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天真的话语!”

霍嬗没理他,而是给刘据讲解了起来:

“人这个东西啊,是贪婪的。

大户们想要更多的地,又需要更多的人口用来帮他们种地,但是他们又不想要交税,自然就需要把人口隐藏起来。”

“那百姓为何要逃户,这可是大罪?”

霍嬗瞄了一眼刘彻,正好此时刘彻看了过来,他撇撇嘴:

“想说就说吧!”

霍嬗露出牙齿笑了笑,转头对着刘据说道:

“大罪是大罪,但是与死相比,与其他情况相比,大罪还没有落到实际上,再加上他们随后藏了起来,朝廷找不到人,也就无所谓了。

至于他们为何会死,为何过不下去,导致卖身大户为奴,嗯,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刘据表示洗耳恭听,刘彻也想听听。

“据传啊,有一张姓人家,家中六口人,家主名叫张三,有父有母,有妻子,有儿女。

家中有屋又有田五百亩,每年交完赋税以后,除了口粮还能存下些许,生活乐无边啊!

但是在乡里,有一个李姓大户,家主名叫李四,他一直想要为家中积攒更多的田产。

但是苦于没人卖地,他也不好明抢,还有官府呢,所以就周边的百姓就一直这么和李家和睦相处了下去。

但是有一天,国家准备对北边更强大的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只是因为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让后世子孙生活的更好,洗刷祖上的屈辱。

这是一件好事啊,百姓们也是相当的支持啊!

头几年的时候,国家打仗的消耗还有着一些积攒的钱财,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往后,这渐渐的就入不敷出了。

但是国家的主人知道,这场仗不能停,必须出现一个胜者,一山不容二虎啊,两者必须要有一个灭亡,胜者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所以国家的主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比如说打击商贾来获取钱财,维持战争。

但是呢,因为一些考虑不周的原因,再加上这是开历史之先河,没有先例可循,所以导致民间乱象丛生。

再加上朝堂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战争之上,所以对于民间的管控力就相对的弱了一些。

而且国家的主人,为了钱财,也加了一些的赋税。”

说到这霍嬗偷瞄了一眼刘彻,但刘彻一直就盯着他,见他看过来没好气的说道:

“继续说!”

“咳,税务方面,因为先朝祖制的原因,农税三十税一,这个是不可能加的。

所以就在一些其他的税务以及赋上面加了一些,但还在百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如先前的张家,一年耕种下来,虽然不比以前,基本存不下来东西了,但是也不至于饿死。

但是呢,对于李家来说,这机会不就来了嘛。

李四族中,有在郡县府为官之人,而百姓愚昧,不知情况,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复杂的赋税,朝廷其实并没有颁布过。

所以在这些人的联合之下,曲解诏书的含义,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尽出,百姓自此苦不堪言啊!

所以渐渐的,朝堂在百姓的眼中,好印象慢慢的消失。

而对于张家来说,赋税越来越多,前几年还可勉励支撑,但是到了后面,地里的粮食产出根本就不够缴纳赋税了。

但是没有办法,不交赋税,那就是大罪,轻则劳役,重则徙边,还有可能身死。

而他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万万不可离开的,所以他没有办法,只得找上了李家,因为李家有粮。”

听到这儿,刘彻的脸色赫然一沉。

“张三找到李四,想要借一些粮,但李四谋的是他的地,自然是不肯借的。

张三无可奈何,只能先听听条件。

李四说出两种方法,一者卖,二者押。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地那就是命根子,是万万不能卖的,所以张三押了一百亩的地,换了一些粮,交上了赋税。

李家呢,也很是痛快,你要押更好,不能卖,你以后还能赎回去,反正就是好话说尽。

所以张三心中对于李家还是很感激的。

但是李家为何如此,你们应该也能想的到。”

刘彻叹了一口气:

“李家要的是张家的五百亩地,乃至于人,并不是区区的一百亩地。”

“那张家为何要找李家借粮?不能找其他人借吗?”

刘据没忍住脱口而出,但是话一说出口他就意识到不对了,果然刘彻和霍嬗像看傻子一样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