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是天津重要的用水来源,不宜为黄河侵占,还是另选入海口吧。”>
左梦庚同意了钟三林的意见。>
在可以预知的未来,天津的人口数量一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而保证这里百姓的生活将会是重中之重。>
作为流经整座城市的卫河,肯定要担负着城市用水的重任。一旦被黄河侵占,滚滚泥沙之下,还怎么用?>
不过想到这个问题,左梦庚还有所疑问。>
“引黄入冀,有补充华北缺水的意义。你们打算如何解决黄河水泥沙过大的问题?”>
黄河虽然水量丰富,可不解决泥沙问题,就没有办法使用。>
薛凤祚并没有被问倒。>
他在新河道附近接连画了许多圈。>
“我们打算沿着新河道两岸建设若干个沉淀式水库,用来储水和净化。待黄河水在这些水库变得清澈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分别注入白洋淀、三角淀、得胜淀、大陆泽等处,不会对这里的环境造成影响。”>
陈止连忙追问道:“何为沉淀式水库?”>
“黄河水因为不停流动,所以才能裹挟着泥沙。而一旦水流静止,泥沙便会慢慢沉淀。相比起河流,水库属于密封环境,没有流速,是进行河水净化的好办法。经过净化的黄河水,水质和其他河水一般无二,补充进各地水泽,就没有危害问题了。”>
这样的大事,中枢十分谨慎。>
“泥沙全都堆积在水库中,日复一日,岂不是又会渐渐抬高?”>
薛凤祚呵呵一笑。>
“因为是人工水库,我们可以建造闸门来控制进水和出水。每隔一段时间,将水库里的水排净之后,可以进行挖掘作业。挖出来的泥沙,还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众人啧啧赞叹,对水利部详细而妥善的计划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说起黄河的泥沙,世人一般都认为只有害处。>
但实际上这种泥沙饱含营养元素,挖掘出来进行土地培育,非常利于作物的生长。>
在黄河中,挖掘泥沙十分困难。但封闭的水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可以说,水利部的黄河改道计划,综合考量了华北的水源补充、生态影响、沿途改动等多项问题。>
一旦成功,将会惠及淮、鲁、豫、冀等广大地区。>
主管民政的曹文衡问了涉及自身的一个问题。>
“这么大的工程,沿途的百姓将会如何安置?”>
谁知听到这个问题,薛凤祚却满脸悲戚。>
“曹相有所不知,下官已经沿着新路线走过一遍。沿途……到处荒野,了无人烟。百姓的安置问题,并不算难事。”>
众人为之一叹,全都明白了。>
连年的战争、灾害之下,导致京畿人口锐减,根本不需要考虑人口迁移和安置的困难了。>
钟三林也道:“目前政府才刚刚接手各地,具体的人口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据我目测,如今整个河北省的人口总数,恐怕……不足四百万。”>
河北包括燕京有多大?>
万历年间的数据,可是有一千两百多万人口的。>
现如今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见气氛沉重,左梦庚笑道:“虽然天灾人祸造成的创伤实在惨烈,但也恰好可以让我们大动工程。否则的话,今后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众人精神一振,知道他说的没错。>
乱世带来的人口减少,确实可以成为大搞建设的基础。>
为何每逢改朝换代之后,新王朝的初期都能兴盛繁荣?>
一大原因就是大搞建设没有什么顾虑,牵扯不到太多的利益。>
就比如这一次的黄河改道工程,如果实在太平时节,光是人口迁移和安置,就足以令帝国大伤元气,牵连日久。>
哪像现在,说动工就可以随时动工。>
钟三林也是一个狠角。>
“陛下,臣打算重新清理土地。但凡旧有的土地凭证,咱们一概不认。”>
短短一句话,满含血腥气。>
但左梦庚知道,这么做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黄河改道工程即将上马的时候。>
人口减少,加上乱局纷纷,固然是恐怖的灾害,但是也给了土豪劣绅趁机兼并土地的机会。>
】>
多少无主的土地都会落入他们手中。>
等到新王朝建立,他们就会挥舞着地契,心安理得地靠着这些土地过上更加豪奢的生活。>
新河道沿途,肯定会因为土地问题发生冲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